在台灣駐吐瓦魯大使館的建議之下,原視新聞團隊得到難得機會,搭乘剛啟航不久的Manusina號。前往吐瓦魯遠在北方,開船要10小時以上的外島Nui。
記者 Aras Sawawan:「這艘是前往吐瓦魯外島Nui的航班,而正值Nui他們教堂建堂百周年堂慶,因此可以看到這艘船擠滿了民眾,甚至他們在甲板上鋪上了草蓆甚至床墊,就是要來為這未來10多小時的航程做準備。」
返鄉民眾 Maureen Taumaia:「不太確定何時會離開Nui,也許明年吧,我希望花更多時間在與家人相處,尤其我那兩個住在Nui的兄弟。」
遠從紐西蘭也是第一次帶著兒子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是為了Nui教堂建堂百周年紀念活動。Nui的教堂在1925年完工,見證了島上歷史,就連吐瓦魯總督都曾在這裡服務過。
Nui是吐瓦魯較為特別外島,島上大部分的居民都是說吉里巴斯語,祖先至今與吉里巴斯有緊密關係。百周年堂慶,吉里巴斯的親友團早在上個月就提前抵達先做準備。
吉里巴斯居民 Fetu:「我爸爸是吉里巴斯人,媽媽是Nui的人,我非常興奮也充滿好奇,因為在這裡看到很多新鮮事物,像是不同食譜的食物,或者是一些裝飾品。」
記者 Aras Sawawan:「吐瓦魯外島Nui教堂建堂百周年紀念活動相當盛大,就連吐瓦魯總督都親自來到現場,現場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聚會所也已經布滿了傳統元素,尤其是這個 ili Nui,這更是Nui島上(獨有)傳統的扇子工藝。」
Nui島Kaupule祕書 Papua:「這樣的籌備工作不只是幾周,而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你可以看到大部分都由婦女準備,包括建築裝飾及布置,都是為了這場特別的盛事,這花了大量時間精力人力,確保這天能圓滿呈現。」
不只ili Nui,教堂內布滿用林投葉編織草蓆,有來自各家婦女們創意圖文,具有重要代表性。忙碌的廚房,有男子捕撈的新鮮魚貨,以及pulaka傳統主食沼澤芋。
Nui島青壯年領袖 Pimati Kotema:「pulaka(沼澤芋)用在我們的慶典,像是家庭、島上的儀式,我們就是像芋頭一樣,只用水煮然後做得像Fekei(當地傳統料理)再用椰蜜將Pulaka混合。」
吐瓦魯傳統的Fatele 歡迎儀式,更是這場活動中不可少的橋段。
Nui島Kaupule祕書 Papua:「我知道還有很多人分散在各地,他們渴望回來但因種種因素無法,但我想說未來依舊歡迎他們,我知道他們正在關注我們,也看見我們所準備的一切。」
Nui島牧師 Filipi Monia:「整個建造工程在1925年8月22日完工,新禮拜堂命名為《O LE VAA O KERUPI》,這源自薩摩亞語,是二基路伯之間的空間,根據長者說法那段時期,不僅因為禮拜堂建造工程令人難忘,島上也誕生許多新生兒,許多孩子的名字更取自當時的重要里程。」
慶祝教堂百周年,從一天延長至兩天,聚集遠方親友相聚,快樂的心情全寫在臉上。大家拿著香水,噴灑在圈內歌者及舞者,是一種鼓勵及祝福。Nui居民也以特殊儀式,送上草蓆、手扇給予參與者。這仿佛一場文化盛宴,讓大家看見Nui島上的鮮活的文化,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