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日一早,中選會就已聚集各地罷免團體,遞交傅崐萁、王鴻薇等10多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提議書;大罷免潮啟動,就連原民立委也受波及,民進黨立委伍麗華表示近日許多地方議員提醒,在藍大於綠的原民選區,有其他立委將設立她的罷免站。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如果只是以精準計算的罷免來決定要不要罷掉一個人、或者是基於討厭一個人報復性地罷免,這個對未來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建立,又或者對想要從政的我們這些後輩來講,其實我覺得是個不良的示範。」
對於罷免風聲,伍麗華認為不太可能,畢竟罷免需要龐大資源及精力,以2024大選山地原住民選舉人數22.8萬人來看,第一階段提案需選舉人數1%、兩千多人,不過到了第二階段連署就要10%、約2.2萬多人,比當屆當選的盧縣一得票數高出一些,更別說同意票要高於25%約5.7萬張票;學者包正豪認為,原民罷免門檻之高應難有進展。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長 包正豪:「更困難的原因是在於說它(罷免)無利可圖,如果說今天我罷免掉這個人,然後我出來補選、我有機會取而代之,那你至少還有動力對不對?所以罷免山地原住民立委跟平地原住民立委是沒有誘因的,你只會花錢、花資源、花精力,但是沒有正面的誘因。」
尤其山平原立委,依法選區要缺2席才能補選,罷免一席對各政黨而言缺乏動機及誘因,且選區範圍大耗費資源;包正豪指出,綜觀台灣罷免案成功是特殊案例,對於目前罷免氛圍,也認為是一窩蜂的「蛋塔效應」。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包正豪:「這種話講久了,就會讓大家覺得罷免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變成是不服輸的人、輸不起的人在搞的事情,久了大家就會有這種想法,就像公投,現在誰會認真看待公投?」
大罷免潮啟動,有一說認為在替後續選戰準備,包正豪表示,對於區域立委而言確實有動員操兵檢視作用、但對於原民選區無利可圖,恐怕只是一時的新聞版面,或鞏固各自支持者的效果。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