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把地圖拼湊起來,呈現阿里山的山川地勢。嘉義基督教醫院聯合雙福基金會、新美社區發展協會,22日辦理新美部落立體地圖工作坊;雙福基金會督導指出,過往耆老在講述遷移史時,青年對於地名或傳統領域沒有概念,導致文化傳承有困難,因此希望製作立體地圖,重新標記族人歷史遷移路線,以及傳統領域的地名。
參與學員 Voyu e Toskʉ:「很多地方包括我們傳統的居住環境,其實我們都很不知道,他們的傳統名字;年輕人也很少知道這種東西,如果我們把它轉譯成電子化或者數位化的話,又可以做紀錄。」
雙福基金會督導 莊惠芳:「基金會在執行文健站的一些課程的時候,會發現其實長輩很多次分享他的一個,可能過去的記憶的一些文化故事遷移故事;我們發現我們其實並沒有能夠做一個很好的紀錄,因為我們可能對基本的地名,還有就是一些區域的名字,其實就不是很熟悉。」
新美村長也提到,族人從達邦遷移至此,沿途經過的獵場、地標都會以鄒語命名,也經常代表某個事件或故事,但落腳新美部落還不到百年,隨著耆老逝世,不少記憶已經失傳。
新美村長 莊良賢:「我們從母社達邦遷移下來,真的常常聽老一輩的講一些故事,就是地名都含有一些故事,然後我們我算是第三代,就是已經不知道的已經滿多了,所以希望能做一個傳承。」
雙福基金會督導表示,未來也希望能帶著族人,重新走訪長輩的遷移路線,透過製作部落地圖,找回長輩的回憶,部落歷史也能讓下一代傳承延續。
責任編輯:温學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