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推展普設文化健康站,從民國98年的74站,到110年共設置429站,其中都會區就有63站,當中申請量能提升業務費總計有47站,服務約242人,在照護原民長者上達到一定程度成效。
但從111年開始,原民會將取消非原住民族地區的服務量能補助經費,也就是設立在都會區的文健站,類家托服務、簡易居家服務、陪同外出或就醫跟其他符合在地需求的長照創新服務的補助經費,而長期關注原民長照權益的原照會認為,經費刪掉後,將限縮都會區原民長者的服務量能。
台灣原照會祕書長 Yunaw Sili (宋聖君)指出,「都會區文健站量能的經費被刪掉之後,這些老人家其實沒有一般的長照服務,他其實就是在家,他也沒辦法出去因為就失能,所以會相對限制他的社交網絡、或者是他出去採買等等,行動上面的不方便。」
刪除都會區文健站升級量能的服務,保留原鄉文健站的申請資格,是否會對都市原民長者享有服務的權益造成落差?原民會則出面回應,其實都會區長照服務相對充足,反而能接受到更完整的照顧計劃。
原民會社福處長Halu Chiu (羅文敏) 表示,「在我們都會地區有比較充足的長照服務,而不是只限於說文健站的長者,只能限縮在被服務到只有那2、3項而已,而且我們所有衛福部裡面,專業長照服務裡面總共就有24項,難道我們的長者不能去使用到24項的服務裡來嗎?我們應該是說更鼓勵衛福部多開放這24項的服務。」
但原照會仍質疑,使用一般長照服務,原民長者可能碰上缺乏文化敏感度、或是找不到會說族語的居家服務員等問題,對此原民會也回應,其實已在一般照服員的文化能力基礎課程,納入3小時的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訓練課程,保障長者接受一般長照時的文化安全。
責任編輯: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