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颱風豪雨,苗62線總是逃不過落石、崩塌命運,但它卻是泰安鄉居民主要聯外道路,但鄉內脆弱路段不只這一條,還有許多部落跟部落間,「沒有公路編號」的山區道路,容易因大雨成災,危及用路人安全,但卻沒有穩定的維管費用,去進行道路維護。
泰安鄉長劉美蘭說:「我們泰安鄉的村跟村的,主要聯絡道路大概在,20條(且無編號道路),苗61、苗62雖然是縣道
可是我們縣政府一年,只有給我們兩百萬的管養費,這兩百萬怎麼夠。」
泰安鄉長劉美蘭多次感嘆,道路永遠修不完,但受限公所、縣府財力吃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儘管過去可透過「原住民族部落特色道路改善計畫」,向中央爭取維管養護經費,但行政院也發文提醒主管機關原民會,未來必須落實退場機制,也就是督導地方政府負起未來補助道路的養護責任,但立委高金素梅擔憂,將來這些無公路編號的原鄉道路,恐怕成為「養護孤兒」,形成災害發生時的最大漏洞。
無黨籍立法委員 Giwas Ali (高金素梅) 表示:「行政院也同意,由原民會來提出,一個相關的規劃,報院以後原住民地區,沒有編號的道路,就可以到原鄉裡面,專款專用來做管養費用。」
經過多次質詢,終於獲得中央正面回應,交通部、原民會與主計總處已召開會議,研商「原住民族部落道路養護計畫」,擬由行政院編列預算,並撥給原民會專款專用,盼能落實偏鄉交通正義。
責任編輯:張嘉容、德蘭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