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進到梅農園,針對梅農種植狀況給出建議。近兩年受到氣候影響,高雄桃源和那瑪夏的梅況都不佳,農民收益慘淡。為了要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甲仙地區農會首次針對桃源、那瑪夏兩區種植情形,舉辦管理栽培課程吸引族人參與,而族人也對於課程給出正面評價。
梅農 林蘇紫美、Ciang (劉休平):「覺得很好他們上來教我們,因為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多)賺一點錢。」「以前都是這樣啊,就是打梅子賣掉這樣收賣而已,他們現在來教我們怎麼用梅子才會好施肥,叫遊客來幫我們做DIY。」
從改善種植環境、採收方式到如何發展成觀光產業,農會期望透過課程讓族人從傳統農業漸漸走向精緻農業,橫向發展成多樣態的產業模式,增加收入、發掘更多可能性。
甲仙地區農會總幹事 曾海星:「一般都是桿採,桿採就是廠商那邊開價多少就多少;就是增加(農民)收益,像DIY這個梅筆,我們就把剪枝後的梅樹多元化。」
農會也建議梅農可結合當地觀光資源,與各項產業結合,規劃成整合性的農業觀光,吸引更多遊客進入原鄉,提高部落的整體經濟。
責任編輯:黃昱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