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滯洪改善嶄新重生 延平鸞山湖成旅遊亮點

大綱

同樣是用水的問題,但這次卻成功將危機化為了轉機,位在延平鄉的鸞山湖是當地的灌溉用水來源,但因為疏於管理及天候影響,至今荒廢了近30年。而近年隨著青年返鄉務農和農遊產業發展需求,鄉公所向台東水保局提報活化工程,運用生態工法打造兼具灌溉、滯洪與觀光遊憩的農塘,不僅穩定供應居民灌溉用水源,也逐步成地方旅遊的新亮點。

伴隨著蟲鳴鳥叫,遊客閉上雙眼躺臥在湖水邊,透過晨曦瑜珈,放鬆身心靈,小學生也拿起畫筆,將眼前湖面美景描繪下來。這裡是台東延平鄉的鸞山湖,近年來在延平鄉公所及水保局合作努力下,不僅解決湖水經常性枯竭的問題,更藉由綠美化營造及多元活動,成為地方旅遊的新亮點。

延平鄉公所秘書 余明峯提到:「有針對我們鸞山湖整個環狀步道做一些修繕,也有立我們的瞭望台,因為它腹地大,它有環狀的環湖的步道,它有生態之美。」

鸞山湖面積約4公頃,海拔五百公尺,是早期鸞山部落族人舉辦捕魚祭的祭祀場域,但多年來因為疏於管理及氣候問題,湖水經常乾枯見底,嚴重影響環境生態及部落傳統文化。為此,延平鄉公所兩年前結合水保局執行滯洪改善工程,使荒廢近30年的鸞山湖再現原始樣貌,也為地方觀光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鸞山部落居民 Husung說:「鸞山湖整治過後,變得比較漂亮是好事,一些動物都能夠回來這個鸞山湖。」

鸞山部落居民 Uli也說:「應該推出去的話,很多人想來看。」

延平鄉公所秘書 余明峯進一步說明:「有看到山羌的足跡,有蛙類的等等,所以鸞山湖其實非常豐富地,它的生態。」

由於鸞山湖從空中鳥瞰形似一滴眼淚,加上水源是從當地族人稱作美人山的都蘭山所匯流而來,因此鸞山湖又被稱作「美人的眼淚」,如今鸞山湖以嶄新面貌重生,鄉公所也僅積極培育導覽員,並規劃晨間瑜珈及繪畫比賽等活動,盼串聯周邊觀光產業,帶動地方商機。

責任編輯:陳劭麒

相關文章

阿美族

【阿美族語】O pacedi to faloco' no mato'asay tadakalimelaan kamo|「家有老如有寶」 部落耆老即生活文化導師

文化介紹
小辭典
  1. Ira ko mato'asay i loma' i ta:dakalimelaan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2. Ta:dakalimelaan ira ko mato'asay i loma'
    家裡有長輩 值得珍惜的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