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愛努民族博物館的研習生,27號來到烏來部落進行織布文化交流。同樣都有織布文化,但是烏來部落的織女、與北海道大學教授,都指出愛努族、與泰雅族在織布技藝上的不同之處。
烏來編織協會成員 尤蓋(周小雲)說:「他們的織布跟我們的地機不一樣,那我們的地機,等於在地上還是桌上面這樣子整經,他們(愛努族)不是啊,就好像一顆球,就丟過去再丟過來。」
北海道大學招聘教授 佐佐木利和表示:「愛努族的織布機有固定器,但是泰雅族的就沒有,我們織布機的結構很相似,但也有稍微不同的地方。」
除了體驗泰雅族的織布技藝之外,烏來編織協會表示也常與日本愛努族,有過多次的文化交流。而就在2019年日本政府通過愛努新法,也在北海道白老町設立UPOPOY民族共生象徵空間,作為愛努文化復興的據點。不過,愛努民族文化財團事務局長代理’阿部範幸,就指出當代愛努族人,在文化延續層面上,有認同障礙的問題出現。
愛努民族文化財團事務局長代理 阿部範幸表示:「我們要透過UPOPOY園區,把自己的文化宣揚出去,有些愛努族人沒有很確切的認同,而且一般的日本人對愛努族也比較不了解,許多族人也不太了解自身的文化。所以讓大眾正確地認識我們的文化,這很重要,希望研習生們藉由這次的機會,多看多體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我認為這對愛努族文化發展也有幫助。」
政大國際合作事務處國合長 湯京平提到:「我們都是被國家承認的原住民,他們(被)承認的比較晚,所以他們曾經有一段非常大的危機,就是因為沒有被承認,所以他們自己不太願意承認自己是愛努人。他們很希望看到我們怎麼把這個,就是原住民的精神帶起來,那種願意承認自己是很驕傲的原住民。」
在歷史的河流當中,傳承文化是原住民族共同的議題,而該如何延續傳統文化、又該如何連結現代社會的樣貌,都考驗著當代原住民族的智慧與勇氣。而此次的交流活動,不僅是分享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與傳統知能,更是增進兩國之間的情誼,而彼此的經驗也都將成為文化復振工作的美好養分。
責任編輯:陳劭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