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八點木柵部落的長輩們,沒有待在家中,反而聚集到教會,這是他們的例行公事,不是來禱告,而是來練習說西拉雅族語。
木柵教會指揮老師 蕭巧玲說:「Maray rmang tultul,Maray就是歡喜開心,rmang就是跳舞的意思。」
高雄內門木柵部落,是由西拉雅族新港社人搬遷,他們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但歷經閩漢社會影響,閩南語成為生活用語,但他們從沒忘記西拉雅族的身分。
木柵部落耆老 力聖仁說道:「我們失去很久的東西,我們現在還是不知道我們到底要怎麼樣走,要把我們的下一代要怎麼樣帶出去,把我們的母語再推廣。」
當文化復振成為課題,沒有相關經驗的族人如何克服?這時深根已久的教會體系成為一大助力。木柵部落族人把族語學習帶進教會,透過宗教的協助,大大增加學習族語的時間。
蕭巧玲說:「就是我們有兩個里90%以上都是基督徒,我們甚至4 、5代都有因為我們教會就是士農工商。一般在家裡可能都是長輩,我們都要出去工作,所以我們就會用在禮拜天,做禮拜之後的下午用三個小時來訓練長輩或是青年。」
而為了加深學習印象,除了一般的族語學習課程,木柵教會甚至自創族語歌曲,將龍眼、蜂蜜等木柵部落的特色寫進歌曲當中。
木柵教會執事 溫主平 西拉雅族表示:「透過歌謠來講可以朗朗上口,雖然有的小朋友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但是透過老師或者是長輩這樣子耳濡目染,可能會比較可以吸收。」
蕭巧玲 西拉雅族還說:「基本上我們教會都是從小,從小就會開始有西拉雅語言的教學,有可能就是未來也會進入到學校裡面,學校裡面的話像我們附近的木柵國小就有。」
隨著族群意識抬頭,木柵部落也開始培訓族語教師,更配合學校課程讓孩子說族語。大法官釋憲宣判後,西拉雅族人除了爭取法律保障,文化復振的路上仍持續前進。
責任編輯:黃昱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