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歷經7次修憲,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上,更首次由公民進行修憲的複決案,但此次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是確定不通過,除了同意票未達門檻之外,投票率也只有58.97%,對此,學者表示,除了中選會的宣傳力道較弱之外,也反映選民對修憲議題的關注程度及台灣社會對於年齡限制的價值觀。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台邦‧撒沙勒提及:「台灣兩性的這些性別的議題,或是很多這些進步的那些觀念都可以接受,但是就是這個18歲公民權的部分就,整個社會好像並不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學者也談到,台灣18歲就必須完全負擔刑事責任,民法也從明年開始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而此次公民複決也攸關著憲法與其他法律在成年年齡的一致性,但投票結果卻是如此,相當矛盾。原民青年更認為,此次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結果,是一種警訊。
原民青年 Savungaz Valincinan表示:「這麼高的公民複決門檻,是不是讓我們的憲法也失去了修整的彈性。原住民的事情又屬於少數,那要透過憲法的公民複決,那幾乎要修改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但這是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國家,該出現的狀態嘛?這個是滿值得要被討論跟改變的。」
國人在法律認知上的完備、修憲的條件門檻,都攸關台灣島上每一個人是否能落實自己的權利,族人也希望透過這次的公民複決案激起更多的討論,尋找解套的方法。
責任編輯:孫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