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南跟基隆其實都有明確的歷史記載,西班牙人、荷蘭人曾經到過台灣,但是你知道嗎?18世紀末的宜蘭,歐洲的斯洛伐克也有和當地的噶瑪蘭族人進行交流。
西元1771年,一位名叫貝紐夫斯基的斯洛伐克人曾經到過宜蘭,並跟當地先民進行交流。一開始,貝紐斯基是先到了蘇澳灣,但遇到了性情較兇猛的當地居民,沒幾天就撤退了,後來前往加禮宛,也就是現在的宜蘭冬山河口,遇到了較和善的居民,便展開了貝紐夫斯基在宜蘭的探索之旅。
蘭鹽博物館長陳碧琳說:「他說那個地方(加禮宛)的原住民非常地溫和,然後也非常歡迎他,他就跟他們做了一些交易跟貿易,然後也跟他們一起有參與一些跟其他部落的戰爭,所以這些過程感覺是非常地真實,所以我們也能夠知道說,那個地方(加禮宛)其實就是我們噶瑪蘭族當初很重要的一個聚落,所以在那個地方遇到噶瑪蘭族很溫和,是很有可能的一個事情。」
在貝紐夫斯基的航海日誌中也記載,當時先民都身穿藍色棉布,而一般人則大多住在茅屋,並以柵欄作為隔間,跟現在的考古證據頗微接近。而當地先民為了防禦其他部落,跟貝紐夫斯基進行結盟儀式過程,也都記錄在航海日誌中,另外,當時先民甚至已經很擅長使用人造煙火。
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Martin Podstavek說:「想像250年前貝紐夫斯基,遊歷在我們身後的太平洋,有著美麗的龜山島,而貝紐夫斯基就這麼樣地穿梭在這片大海上,他是非常有熱情的,他渴望探索。」
雖然貝紐夫斯基到台灣只有短短18天,卻為18世紀的台灣跟原住民族史留下僅存珍貴的紀錄,也激發更多的討論。
整理:施容亘/責任編輯:林芷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