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成立多年,服務對象包括原住民家庭、兒童、成人、老人、身心障礙者,由六家社會團體共同執行。但行政院於107年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後,許多服務內容重疊情形嚴重,引起花蓮縣議員質疑,會因為文化的差異,無法真正了解族人需求。
花蓮縣議員Oseng kati(賴國祥)表示:「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他們是第一線的。他們經費來源是中央原住民族委員會,但是有很多業務資源上面都沒有辦法被整合。所以沒有辦法被整合的原因在哪裡?縣政府可能會請他們做一些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由於家暴或兒保會涉及到社工科,整個派案會先進入到社工科的通報系統,社工科就會進行初期的了解,在以電話初步了解個案時,派案就會是不同的科在處理。
花蓮縣政府社會處婦幼科范家榮說:「目前其實都有所謂的共案這個部分,假如說脆弱家庭的個案是原住民,其實現在我們已經有作共案的平台,目前已經有這個機制了。會涉及到的單位可能已經不是只有婦幼科,可能連警政那邊的共識,還有社工其他科的共識,也會要有一個這種平台。」
另外,中華飛揚關懷協會指出,社福中心進到部落做服務,會遭遇到部落語言和文化的不了解,產生誤解,因而讓社會福利無法滿足部落的族人。
中華飛揚關懷協會秘書長Malay Boya (馬呈豪)認為,原家中心的社工就是扮演好部落文化轉譯的工作,或者是語言轉譯的工作。「讓社會福利的輸送的歷程當中,不會因為語言的隔閡、風俗習慣的不同、看法見解的不同,讓社會福利沒有好好的滿足我們族人的需求。」 Malay Boya (馬呈豪) 說。
Malay Boya (馬呈豪) 表示,原家中心不是公務機關,因此縣府社服中心所有的六處「社會福利中心」,如何讓業務順利執行,應建立溝通對話機制、成立專案會議,進行多方協調和對話。
如何讓原民部落需求被看見,也考驗政府的智慧。
責任編輯:鄭群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