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周9月13號,新竹尖石鄉秀巒村發生大面積坍方後,目前搶修工程已經打通河道,避免發生潰壩二次災害,但短期搶災過後,水保局還發現另一項更棘手問題,也就是崩坍面積底層出現兩個出水點,而這正是致災源頭。今天(22)在立委高金素梅召集相關部會下,清楚釐清現階段減災工作,並裁示,中央必須成立跨部會專案平臺,才能儘早解決族人的居住安全。
新竹縣原民處長雲天寶表示,「地下水要怎麼去處理,一定要拿出辦法,已經好幾年了,難道要讓我們的族人,在這裡擔心受怕。」
自從9月13號突如其來的土石坍方,讓秀巒村居民天天生活在恐懼中。如今一周過去,北水局已成功打通河道,完成清疏7千立方土石,避免發生潰壩二次災害,並由水保局訂定降雨警戒值,協助居民及早應變;但短期搶災過後,還發現另一項更棘手問題,崩塌面積底層出現兩個出水點,而這正是造成土石坍方的致災性因子。
水保局副局長王晉倫指出,「那由於地下水脈本來就是比較複雜一點,過去我們的經驗,針對這些出水點我們必須來做一些橫向的集水管,希望把這個水適度地導排之後,它的地下水位會降低,這樣的築堤,它的抗剪強度就不會下降那麼快。」
然而若要排出地下水,水保局預估,坡面上約有6萬立方土石,再加上崩塌坡面仍不穩定,若要立即搶修,恐怕存有一定難度與限制。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能等多久?秀巒村民代與族人紛紛反映,若中央部會再不積極拿出「治本」方案,恐會讓秀巒村以上六個部落,未來陷入更大危機。
尖石鄉長曾國大說,「如果沒有好好地保護整個護岸,我們擔心不是只有秀巒控溪這個部落會受創,可能更大規模的坍方,會造成道路中斷,所受到牽連的所有的族人,是整個秀巒村的2/3以上,所以我們很擔心這一塊,那怎麼樣提供族人有一個,非常舒適的收容的地方,也是我們拜託原民會,為我們做考量。」
除了搶災與降災,「避災」課題同樣迫在眉睫,9月22號由立委高金素梅召集的跨部會座談會中,尖石鄉公所正式提出”避難屋”方案,希望作為部落緊急撤離的安置地點;會後立委高金素梅也裁示,中央必須成立跨部會專案平臺,彼此統籌分工,才能儘早為族人提出中長期規劃。
無黨籍立法委員Giwas Ali (高金素梅)則表示,「希望中央能夠成立專案平臺專案小組,來針對這件案子作為一個專案的追蹤,以前水利署跟水保局做過一些監測跟數據,作為科學的依據,讓林萬億政務委員能夠清楚知道,它要成立專案的必要性。」
山區部落如何跟災害共存,是極端氣候下的一道難題,居民期盼,政府能從秀巒崩塌事件中超前部署,為族人找出長治久安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