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1961年的南王民生康樂隊黑膠唱片、林班歌后蔡美雲的卡帶,到近代路達瑪幹的妹妹的喜帖CD唱片,都與潮州音樂錄製產業息息相關,潮州因為地理位置及物產集散地的關係,原漢在此交流頻繁,音樂也為大家留下深刻印記。
潮州鎮居民表示,「本來站得遠遠聽,都越聽就越走越近,然後有些弦律你就自動地,就是搖擺起來」「以前的(歌)有聽過,但是聽到的時候是唱台語的、或者唱國語的,我們不知道原來這是我們的,原住民的歌曲去改編的,實在是太讚了。」
台灣好基金會的潮書院,與研究台灣流行音樂專家徐睿楷合作,藉由不同音樂載體、歷史影像及老物件,讓在地民眾重溫從1960年代以來的音樂故事。
台灣好基金會資深企畫專員黃琳群說,「這個資料是一個很齊全的,我們就先以台灣的山地歌謠的流行年代為主,做我們第一集的發聲,想要透過這件事讓潮州其它不同的聲音故事、音樂故事可以收集起來,拼湊出一張專屬於潮州的地圖。」
潮書院除了繪製音樂地圖,也依照年代、歌手的脈絡,清楚呈現原住民族音樂的演進,期待有新一代承接這個音樂文化。
黃琳群還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展覽,再把大家的記憶拉起來之後,我們就可以用這個舊的元素,做新的創意的發聲,然後它就會影響到我們下面的年輕人,然後年輕人又可以再接續回來,所以它就是會變成,它不是一個斷裂的文化。」
部落創作歌手卓亞麥:「有可以介紹講解、又可以聽到現場,有那個線上的歌手,還正在唱歌的歌手在唱的話,也不錯這個感覺,讓觀眾可以更能夠融入。」
持續在部落創作的卓亞麥,從卡帶時期唱到現在出新專輯,他期許自己與後輩承襲前輩們的文化情感,繼續在部落傳唱。
責任編輯: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