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來到彰化溪州鄉,聽取內政部報告公地放領政策;首先他聽取當地農民的陳情,農民表示隔壁村許多老榮民因持有戰士授田證都分到了土地,但他們世代百年都在此耕作,卻遲遲無法獲得公地放領的德政,對農業永續、經濟都造成重大影響。
農民 鄭先生:「隔壁村叫做榮光村,因為那裡早期都是榮民過來的,榮民過來的結果他們現在都放領;但是我們這邊到現在這裡還是國有地、還要繳租金,到現在還沒辦法放領,我們在這做了一百多年了。」
彰化溪州鄉榮光村長 鄭章廷:「就是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我們老一輩都有經歷過,那為什麼他們戰士授田證他們都已經有分到八分半、還有四十五坪的土地,那為什麼我們做一百多年了,到現在還沒來放領?這是我們所有農友的寄望。」
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政府自37年起就分三階段辦理公地放領政策,但921大震後續又多次風災重創臺灣,當時政府基於國土保安及與復育考量,從97年起全面停辦公地放領;不過停辦17年以來,陸續接獲農民陳情重啟公地放領的聲音,因此今年起將重啟公地放領政策,要將土地還給真正耕作的農民,並說出公地放領三大原則。
總統 賴清德:「第一要農地繼續農用;第二承租的人必須要是自耕農;第三個就是說你不能破壞國土復育,而且也要符合環境保育的條件,只要能夠符合,那就可以來申請。」
此外內政部長劉世芳在現場也補充說明,目前已成立公地放領審議會,同時協請各地縣市政府要在年底前成立公地放領工作小組,並配合財政部清查土地租約作業、全力推動放領工作,儘快讓符合條件的農民申請並取得土地所有權。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