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25號再度來到花蓮光復地區進行視察,包含馬太鞍溪疏濬現況、收容安置以及砂石暫置等部分。但過程卻出現了插曲。
族人陳情:「這是我們部落對安置中繼的心聲。」
族人再度強調部落針對安置選址的訴求,而且現在許多家戶、農田受損嚴重,族人生計中斷、內心受創,非常需要聚集在一起共度難關,讓族人有生存與文化永續的空間,但是目前行政院預計10月底前完成意願調查,部落則要求延長時間,讓大家充分討論,院長也回應定案前仍會傾聽部落意見。
行政院長 卓榮泰:「主委也好、還有國土署也好,剛剛有經過幾個地方,有看到幾個原來想的地方、中繼屋等等的地點,但最後要決定之前,會聽聽各位長老大家共同的意見,因為這是你們自己的地方,未來也是一段時間(進行重建)。」
花蓮縣議員 Lamen Panay(蔡依靜):「非常多的危機存在,因為這次落下來的土石才百分之十幾,所以下方在疏濬的過程當中,我們很難去確保未來地震或大雨的時候,我們該怎麼樣去做撤離還有安置,所以今天部落先就集體安置,來表達我們強烈的訴求和心聲。」
花蓮縣府祕書長 饒忠:「這個部分建請行政院比照0403有重建的補貼,看補貼一戶是多少,可能也要把這個訊息告訴這些災民,不然我的感覺好像災民認為是中繼屋蓋了、就給他們永久住的,這個可能要釐清一下。」
針對馬太鞍溪部分,目前在橋體、河堤都有初估時程,現在行政院已經要求要農業部與經濟部對整體流域治理計畫趕快定案,希望在明年防汛期之前完成防護,保障周邊地區民眾的居住安全。
行政院長 卓榮泰:「堤防的部分,水利署除了做一個深的疏浚道之外,很重要的是,如果能夠把光復這邊的超級堤防,能夠在未來完成,集三道的防線能夠完成,未來馬太鞍溪的兩邊就能夠有百年防洪大計。」
院長指出,堰塞湖洪災已經屆滿一個月,現階段可以把這次的經驗運用到未來的復建工程,拓展到全國各地,目前也要求農業部全面檢驗國內的河川溪流上可能形成堰塞湖或已成形堰塞湖的地形地貌,記取馬太鞍溪事件的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
責任編輯:王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