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長濱阿美族重拾文化主體性 倡八仙洞正名

  • 發布:2025-10-16 19:21
  • 台東長濱
  • Faul

大綱

位在台東長濱鄉的八仙洞,兼具地質景觀與史前遺址,不過八仙洞這個名字跟在地阿美族文化並無關連,因此有在地的阿美族人希望能夠正名,回歸阿美族原名,彰顯族群文化主體性跟自主權。

為求兼具地質景觀與史前遺址的「八仙洞」能夠正名,鄰近的樟原部落特別召開部落會議進行討論,族人一致認為,該遺址應回歸阿美族原名「Dihif」,意為「岩洞」。

樟原部落居民 章雅豐:「過去因為我本身就是在樟原部落出生,也常常聽到老人家要去園地工作,就說我要去Dihif工作,從小就是已經聽到老人家,那個地方叫做Dihif,那個Dihif阿美族叫做自然的那個岩洞的意思。」

所稱的八仙洞,位在長濱鄉三間村一座面海的峭壁上,在東海岸地殼陸升的過程中,因海浪沖蝕而形成數十個高低不一的海蝕洞穴,這裡也是一處重要的史前遺址,曾發現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文物,經命名為「長濱文化」;族人指出這裡原本就居住著原住民族,理應以阿美族語原名命名,讓地名回歸在地歷史與文化脈絡。

樟原部落居民 章雅豐:「後來的一些道教把八個洞占據,去做他們供奉的地方,後來一個人說我們就稱呼為八仙洞,可能第二個人聽了,也是說也附合這個八仙洞,就越來越多人就變成很正名,變成他們的八仙洞,可是這個八仙洞之前我們原住民早就居在那裡,那我們怎麼去稱呼這個,我們就很重視這個部分。」

長濱鄉原家中心社工組 Lamelo(王智慧):「就是在台灣這麼有研究性質,我們的文化遺址,甚至幾萬年了,透過這個八仙洞的更名,帶動我們年輕人,我們阿美族人的後代,有研究的價值,產生出更多的文化自主權,把這個土地的名字回歸予我們,並不是只有更名的運動,而是讓我們更認識自己,也帶動我們這個土地的多元文化跟人文價值。」

代管八仙洞的台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將會把部落意見轉達給文化部文資局;而部落族人也表示,將串連長濱鄉各部落傳統領袖、族人、公所,共同推動「Dihif」正名行動。

責任編輯:黃金倪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