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的光復國小教室,在14日晚間成了族人與政府協商的地方,這場由馬太鞍部落自救會發起的災後第二次協調會,邀集了原民會、花蓮縣政府原民處與相關單位代表到場,希望針對災後安置與重建議題進行討論。
但會議一開始,就有非原住民災民質疑,為什麼這場協調會要聚焦在原民議題,引起場面一度失控,主持人急忙澄清是馬太鞍部落自救會主動邀請的協商會議,希望外界能夠理解和尊重。
會議主持人 張正德:「沒有關係,我們今天(15)會談原民的部分。」
儘管有民眾選擇離席,多數族人仍選擇留下,發聲表達訴求,包括撤離民眾的造冊與確認,還有影響生計的稻田再生問題,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受災民眾 陳先生:「第一個會議開始,你們有沒有為往生者默哀、誰重視過,從來沒有一個政府官員來過我家,我靠的是志工。」
受災民眾 Kamih Mayaw(黃俊龍):「目前一直是淹埋在跟正旺的砂石場一樣高,未來我的農地該怎麼辦,誰能補償我、誰能還我這塊土地,麻煩上級長官回答我們,這邊一整片的土地,怎麼還我們、怎麼幫我們清理乾淨。」
馬太鞍部落族人指出,部落內已有4個中繼安置點規劃,另外阿陶莫部落希望能在東富國小進行安置等訴求,希望國土署協助中繼安置的選址及安全評估作業。
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 Lo’oh Amid(徐清德):「中繼屋不管在哪裡,當然是在警戒區域以外,重點是部落不能分開,完全要聚集在一起,才可以談論到這個中繼屋的問題,也希望政府官員多深入災區、時時刻刻,不是說只有單單在說明會出現。」
副主委則提到希望不要再重蹈八八風災的覆轍,因此這次災後將會積極地跟災區進行討論。
原民會副主委 Qucung Qalavangan(谷縱‧喀勒芳安):「八八風災很多的政策造成部落撕裂,所以這次當然以尊重部落,建議的點大家有共識就提出來,我們會跟國土署,未來有中繼安置需求部分,針對選址部分做評估。」
出席的機關代表承諾會帶回意見,未來將持續討論災後重建,接下來還會有更多部落會議與討論,馬太鞍族人也做好了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