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5年育成的第一個本土咖啡品種「台農1號」,不僅突破了低海拔種植劣勢,讓宜蘭將成為國內咖啡產地的新成員。嘉義農試分所副研究員表示,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翻轉了宜蘭的種植限制。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副研究員 張淑芬:「全世界的環境變遷,溫度是升高的,可是現在台灣的栽培趨勢,咖啡有往北移的情況,因為宜蘭這邊的溫度跟它的水,尤其它的雨水比較多,在咖啡的栽培上是比較有利的。」
咖啡業者 Beidun·Dushi(夏連光):「但是沒有很大的優勢情況下,我們一樣還是讓它(咖啡)保留了咖啡應該原有的香氣、酸值,包括它的醇厚度,再來就是它的尾韻。」
即使不具種植優勢,業者仍與原民咖啡莊園合作,進行咖啡生豆的評鑑交流,透過產業整合,述說在地故事。
咖啡業者 Beidun·Dushi(夏連光):「這一次他們獲得的評鑑都獲得精品以上,對農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助益,(咖啡)他不只是風土味,還有種植的故事,包括土壤散發出來的香氣。」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副研究員 張淑芬:「平地(地區)水洗處理法的話,(咖啡)它就可以拿到82分的SCI 精品咖啡分數,如果是作日曬處理的話,可以拿到大概83分的精品咖啡的(評鑑)分數。」
張淑芬也說,提升產能穩定的同時,有望降低國內咖啡市場的碳足跡。
宜蘭縣代理縣長 林茂盛:「我們來落實 SDGs(永續發展目標)內容,就是我們要減少碳足跡,所以第一個 我們希望,我們的農業跟咖啡豆可以結合,叫做在地種植。」
從種植、烘豆、再到商品行銷,營造完善的產業鏈,並於10月24日到26日、在宜化龍一村,舉辦《2025宜蘭咖啡日-與農共舞》創意市集,擦亮宜蘭的咖啡品牌。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