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花蓮光復的街頭上,到處都有泥土堆成小山丘,也能看到不少汽機車被這次的大水所沖毀,非常需要拖吊車來協助;但在大家都在努力清理家園時,就有災民反映有業者趁機收費、哄抬價格情形,讓民眾質疑是在趁機賺「災難財」。
災民 葉先生:「本來是說義務性幫忙拖的,結果人家拖走之後,又跟人家喊說一臺三千,只拖到外面街上而已。」
災民 范先生:「有啊拖車也是,有浮報很誇張的也有,(那你聽過大概一次價格要多少錢?)聽到有一萬多的也有啊。」
而去詢問其他拖吊業者,指出現場環境泥濘、車輛因為充滿著泥沙非常沉重,使用吊桿與專業設備還是需要考量成本。
拖吊業者 劉先生:「我們是拖080的、免費拖吊的,因為他車子都很重,裡面都是沙子,你要怎麼說合不合理,人家吊桿一支那麼多錢啊,還是有他的成本考量、對啊。」
而除了擔心拖吊業者刻意哄抬價格之外,也有民眾表示有外來行善團體,選擇「固定客戶」幫忙,並非對所有受災戶一視同仁,直呼很誇張。
災民 范先生:「他就固定幫那戶處理完然後他就走了,我們以為他們是行善、義務的,所以他一定是服務他特定的客戶,不是說所有的受災的村民他都幫他處理,沒有啊。」
災民一方面要面對泥沙清理與生活重建,一方面又要承受額外費用壓力,當地居民就希望政府能夠盡速地協調拖吊與分配清淤資源,避免在災後困境中受到剝削,期望快速地回到原本的生活。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