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在製造過程中常因線頭、尺碼不合等原因,產生大量額外的衣物,過去多半被丟棄或低價轉售;而如今透過「校服翻轉計畫-SDGs惜服體驗」計畫,讓過剩的衣服能被重新整理並帶進校園,化為具有永續教育意義的衣服。
財團法人成衣印花文創協會副理事長 楊粧仁:「傳統這些衣服都會被丟掉或者是直接秤斤賣給廠商去做擦地布之類的,接下來我們就在社團法人成衣印花文創協會就整合了社會的資源,然後我們把這些衣服整理回來之後,開始到各個學校去做公益的部分。」
這項計畫四年前從高雄起步,逐步推展到新北、台北與桃園,這次結合復興區十一所學校,透過校園活動深化學生對永續的認識。
哈嘎灣原住民族實驗小學校長 Volid(黃進成):「我們也希望有機會讓這個手作的課程在我們復興區能夠實現,所以當時接洽之後,他們的副總就很高興說我們願意到偏鄉服務。」
三光國小校長 陳筱婷:「我想也是提醒孩子們我們接受了很多的一個愛跟關懷,我們今天把這樣一個充滿愛的衣服穿在身上,未來也是提醒我們自己能夠有一天回饋給社會、回饋給部落。」
活動中也融入創客教育,讓孩子們親手設計屬於自己的衣服、並從實作中體會環保的精神;因為每一件衣服都經過ESG認證,相當於每一件衣服都幫地球種下0.56棵樹。
哈嘎灣原住民族實驗小學學生 Silu(卓宇樂):「先拿自己喜歡顏色的衣服、然後還要再拿喜歡的貼紙再貼,貼完的時候就要用壓熱去壓,然後壓完就散熱、把貼紙拿下來。」
三光國小學生 Yuki(高佳欣):「我們代表學校來到這裡一起做衣服,我們在這裡做了很多件衣服、有很多件圖案,裡面有我們三光國小的圖案,然後我們會愛護地球環保。」
校服翻轉計畫-SDGs惜服體驗計畫,除了期盼讓孩子能從自己手作的衣服中學習到永續的觀念,同時也能從中學會感恩,並為地球種下更多的希望。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