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完成的編織包,打上釘孔、裝上鐵環,皮繩穿插釘孔,一個布感編織水桶包完成。觀音文健站連結桃園部落大學,開設為期半年的編織課程,11日舉行成果展。
觀音文健站長者 Piyaw (田秀英):「跟大家相聚,我的心情非常快樂,製作這個布感織帶編織包,如果沒有老師教我們編織,我們老人家根本都不會,我很開心來這邊學習,所以我非常感謝老師。」
觀音文健站長者 Muakay(葉佳晴):「因為有興趣很快就學會了,最主要是有興趣就有耐心去做,老師一教完自己就會編,很開心、很有成就感,而且老師也教得很有耐心,很不錯。」
繁複的編織、顏色的搭配、織帶的數量,都考驗著長輩的美學與數學,雖然過程有些挫折,結果也讓長者充滿成就感。
觀音文健站長者 李秀蘭:「我一直想要放棄,因為有各式各樣編織很難,慢慢累積下來,會了一點點而已。那個田字編我們弄不好的話,就很不好看,那個脖子又拉得長長的。」
桃園部落大學講師 vuljangaw(林可婕):「才剛剛教完,長者就說『老師,我不會。』我才剛教完,他們就問這個是要怎麼樣用、怎麼折,我就要一一地、一對一地跟他們再細心地講,很可愛,其實他們都會,只是缺乏信心。」
建立長者的信心、同時也訓練長者的手眼協調,講師也期待未來能夠發展長期合作,建立合作銷售平臺。
桃園部落大學講師 vuljangaw(林可婕):「一方面就是訓練長者他們的手眼協調之類的,也是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這個課程,有興趣的長者就可以自己做創作,然後我們也可以(協助)銷售。」
觀音文健站照服員 Miko(吳佳霈):「從剛開始基礎連田字編都不會編,現在可以做水桶包和珍珠帶,有創意、有排灣族的特色就是琉璃珠(裝飾),這個課程能幫助我們長者頭腦保健、延緩失能。」
照服員也說,與講師合作將近4年,陪伴長者建立美感與自信,講師也期盼長者能夠持之以恆,讓自己的作品能夠被看見。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