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興部落男性族人,以排灣族傳統勇士舞為「bulabulay・原民之耀–臺灣原住民族經典文物聯展暨巡迴展」南部場拉開序幕,展覽匯聚全台19座公私立博物館、部落以及私人收藏的珍貴古物,期望呈現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族群歷史脈絡;而這次不同於台北場的五個展區,移師到高雄市立美術館也增加了阿美族以及雅美達族兩個展區,超過150件的展品供民眾欣賞。
策展人 李莎莉:「移展到我們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增加兩個大的展區,所以也增加我們這個阿美族以及雅美族,加上前面那五個展區所以整個七個展區,就有一百五十幾件的作品。」
高雄市立美術館長 顏名宏:「身為一個美術館,藝術的本源來自於土地,那我們這邊有非常多跟我們的不管是各個跨民族的藝術、或者是從我們南端看我們的太平洋的其他國家,我們長期以來有非常多的合作。」
展覽不僅著重在文物的展示,這次也與考古學者合作,導入科學研究和檢測,透過不同方式道出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和價值。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盧泰康:「特別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們這次做的是科學的調查研究,包含了科學的檢測、類型學的研究,所以也因為這樣,這幾件都已經是台東的指定的一般古物,所以非常有價值!」
收藏者 Ljuzem Djubelang Djakudjaku(沈文伶):「現在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它有很多的損壞,不管你用任何種方式來保存它,沒有相關的知識,其實我們一般的族人是沒辦法保存好。」
涵蓋雕刻、陶製品、生活器具、藝術創作等多元類型展品,期望民眾透過閱覽文物,感受台灣原住民族生活智慧和精神價值。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