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即將轉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29日召開秋季展望記者會,回顧2025夏季天氣狀況,受颱風、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影響、降雨時間拉長,累積雨量更高達989.3毫米,創下1951年以來的次多紀錄;同月更生成了7個颱風,為1958年以來的第3多。
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 黃椿喜:「那最多的是在1972年超過1000毫米,第三多的是在1994年901毫米,那我們單看7月來看的話,7月在台灣地區就下了700多毫米,如果以7月來看這個雨量,是在1951年以來最多的這種狀況。」
展望未來一季,反聖嬰現象有發展的趨勢,雨量相對增加,9-11月間仍為颱風生成的活躍期,伴隨東北季風效應可能形成較大的雨勢,中南部地區10月後則逐漸進入枯水期,氣象署提醒民眾應節約用水;至於氣溫變化,9、10月的溫度相對增高,11月則與正常值相近。
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 黃椿喜:「在秋颱的預測,我們預計影響台灣的機率接近正常,不過發展的區域,可能更靠近到台灣這邊,所以可能應變影響的時間也相對比較短一些,在氣候上來看,秋季平均會受到1到2個颱風的影響。」
此外氣象預報中心科長劉宇其也指出,未來一周降雨趨勢,雖然整體降雨機率低且普遍高溫,但山區午後仍有較大的雨勢出現,提醒從事山區、溪流活動的民眾應多加留意。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