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東華族文系深入吉阿都蔓 參與地方文化、生活

  • 發布:2025-07-08 12:27
  • 花蓮壽豐
  • Lo'oh

大綱

國立東華大學族文系深入花蓮平和村吉阿都蔓部落,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實地調查與社區互動,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實地參與地方文化與生活。

平和吉阿都蔓部落與東華大學地理位置相鄰,學生們的成果展透過海報展示、故事地圖與各式實體作品,成功吸引部落居民前來參觀。

學生也觀察到部落傳統文化中使用的魚筌,進而發想如何將這項竹編技藝延伸應用;將魚筌轉化為具有現代實用性的燈具設計,讓傳統工藝在當代中展現新生命與創意。

東華大學學生 賴慎葳:「來呈現那個魚筌現代的、現在另外一種的那個方法,不只是只單做放在水裡抓魚用,我們可以當作展示、就變成一個很漂亮的那個裝飾用品,也可以讓他們知道看到這個東西會想到說這個東西是什麼?會讓人家去往前查到以前的這個脈絡這樣子,可能是從魚筌演變過來的、那魚筌是什麼?我們就可以用燈的部分,然後讓他們去探討說那我們這個部分是怎麼從哪裡演變而來。」

吉阿都蔓部落耆老 林金生:「每一個是人興趣不一樣,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做得出來,那個形狀的方面就看個人的結構。」

課程教師表示,學生從走讀地方、發想題目到實地調查與成果發表,過程中展現高度學習動機與主動探索的態度;也特別感謝平和部落與協會的支持,促成此次教學與社區交流的豐碩成果。

東華大學助理教授 藍姆路.卡造:「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也超乎我本來的預期,就是在跟社區的互動、在整個過程當中,其實是我們自己學校或者是說系上裡面很期待,就是學生能夠跟部落跟社區有很密切的活動;而且在課堂內學生也會把在田野裡面的這些互動內容在課堂裡面討論,那如何再更精進、如何在裡面能夠把它形成一個能夠產生的成果,我覺得在這整個互動上,基本上我自己是感到很滿意這樣子。」

教學卓越計畫鼓勵教師結合創新設計、體驗探索與AI科技、推動多元教學模式;此次課程展現課堂與地方的緊密連結,不僅深化學生對地方文化與社區需求的理解,也促進居民對學術成果的認同,實踐學校與社區共學共創的目標。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