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觀音文健站辦製作情人袋課 展多元文化學習

大綱

迎接夏天到來,同時也是許多族群舉行歲時祭儀的季節,桃園市觀音文健站舉辦情人袋製作課程,長者就說雖然過程中有些吃力,但是第一次製作情人袋的心情是既興奮又緊張;照服員也說,都會文健站族群多元,在訓練長者的手眼協調之外,也期待文化的碰撞,激發延續的可能。

長者手拿著剪刀、梳理流蘇,桃園觀音文健站情人袋製作課程迎來最後一堂課,一針一線縫得辛苦,是讓長者既興奮又緊張。

觀音文健站長者 李秀蘭:「我以前從來沒有做這個(情人袋),從來文健站的時候才開始各式各樣的編織類的,我做這個也是心情又很緊張、又很興奮,因為我沒有摸過,因為我們泰雅族沒有這個情人袋。」

觀音文健站長者 Abus(林蘭珠):「我們布農族沒有做這些東西,來這個文健站不錯啦!他們都會做很多的東西,布給他連接再這樣弄,縫一縫的時候就比較難。」

想要盡善盡美,對於長者來說實在具有挑戰,但成果出爐之後,喜悅的心情也都展露無疑。

觀音文健站長者 Hancing(林翰銀):「在摸細的東西都沒有辦法穩住,經過老師這樣教導,這樣做起來也很漂亮;手機都帶在身上不方便,如果有這個袋子的話就不怕(手機)它掉下來。」

不過,情人袋的意涵各部落不盡相同,因此,講師將情人袋的製作簡化、且生活化,就是希望讓文化的美學能在生活中展現。

情人袋講師 ‘Olaw Adang(葉桐彤):「我自己設計是比較稍微可愛一點,因為他們比較能夠帶出去,因為有一些長輩可能是不是阿美族,所以我在袋子設定上面是這種細的肩帶,比較揹出去比較不會有一些問題。」

觀音文健站照服員 Miko(吳佳霈):「(訓練)手眼協調,每一針每一個縫會協助他們這一塊、就是用黏的,所以他們老人家會說情人袋就只有阿美族可以揹、可以做,原來我們現在可以自己隨身攜帶、可以隨身拿手機裝檳榔、裝什麼都可以,他們覺得很特別。」

融合傳統與創新,不僅讓情人袋更具實用性,製作的過程也在訓練長者的手眼協調,同時讓文化的延續,能在都會多元發展。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