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拉下布幕,「瑪舞懀文化健康站」正式揭牌。這處由瑪舞懀原住民文化藝術團承接的照護據點,在新北市原民局的協助下設立,將可照顧25位以上長者;而目前成員多來自台東花蓮的阿美族跟卑南族,長者表示這裡不只是照顧中心,更像回到了熟悉的部落生活。
瑪舞懀文健站長者 蘇嬿瓊(Ami):「現在有了這個文健站以後,好像有一點點回到以前那個農村的那個部落的情境這樣,不要說每次都是在豐年祭的時候我們才會去碰到面,要就是說大家聯絡感情敘敘舊這樣。」
瑪舞懀文健站照服員 Lisin(黃春蓮):「我們成立文健站到現在大概一個月左右,那跟長者的接觸跟了解,然後我們的長者都很活潑、他們也都還滿接受新的事物,所以我們在課程上面的規劃也會比較讓他們去吸收一些新的事物、讓他們嘗試一些做廣播的體驗,我們透過他們講他們個人的故事或者對文化的了解,然後用族語來講述給我們聽。」
由於新北土城過去因煤礦業繁盛而興起,也因多起重大礦災而烙下傷痕,1984年,短短幾個月內台灣接連發生三起煤礦爆炸意外,奪走三百多條生命,其中大多來自花東地區的阿美族人;如今在瑪舞懀文健站,這段被遺忘的歷史透過「文健站之聲」課程再次被說出,讓倖存的礦工眷屬親口講述當年的記憶,將傷痛化為世代的文化記錄。
新北市原民局長 Siku Yaway(林瑋茜):「我們土城這邊因為過去有礦坑礦場,那在開礦的這一個部分就是屬於我們土城比較重要以及特別的文化記憶了;那我們就在這一站辦理了『文健站之聲』這樣子的課程,就是針對說在地的照顧、在地的文化記憶,希望可以把文化語言這些傳承下去。」
成立僅一個月,文健站便展現出活力與文化創意,透過「文健站之聲」與「部落小劇場」等課程規劃,長者們被鼓勵以族語訴說個人的故事與部落的記憶;每一句族語的訴說都是為了讓後代聽見,這裡曾有一群人用生命在都會角落,守住了部落的靈魂。
「我們會很努力地做得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