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進黨立委共同主辦「地熱法制化與原住民族權益公聽會」,邀請產官學以及族人共同參與。會中經濟部地礦中心指出,地熱能源分布幾乎落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但是諮商同意流程,仍使立委及族人質疑。
民進黨立法委員 Asenay Daliyalrep(陳瑩):「雖然這個探勘它還沒有進入到開發,可能還沒有收入,但是我想部落族人都需要,希望的是一開始的尊重。」)
由於經濟部取向在鑽井探勘後,進行一次性的部落諮商同意,且大多座落私有土地。但金崙溪流域聯盟發言人陳志偉認為,地底下的資源並非屬於私有,也應與部落討論合作方案。
金崙溪流域聯盟發言人 陳志偉:「那在我們部落有一個38公頃的公有土地,我們一直希望說,那個地方已經停滯了20年多,所以我們希望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在那邊做一個地熱觀光教育園區,或是設置地熱專區。」
經濟部能源署副組長 李小娟:「針對原住民族地區的躉購費率,而且還比其他地區要更增加1%,就是要讓業者把售電的收入,回饋給原住民族地區的民眾。」
雖然經濟部有相關措施,但立委及部落要的合作及利益分享,也常與廠商認知有所差異。立委伍麗華指出,原民會部落公法人試辦計畫,也應選定有類似情境的部落,進一步觀察。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當然這個當中也要去搭配,像我們今年就要開始試辦部落公法人,那部落公法人就是一個工具,它可以不再仰賴地方政府、不再仰賴鄉公所,他們(部落)就可以用這樣的工具,來跟廠商來跟政府做一個平等的對談。」
地熱在原鄉開發熱潮不停,因為能源署也在會中指出,2027年地熱發電要達1GW的量能,2030要到1.2GW。但如何同時保障原鄉部落權益及發展?是持續要討論的課題。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