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適逢世界肥胖日,台灣肥胖醫學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辦記者會,號召全民關注肥胖問題,根據統計,台灣成人超重與肥胖率已達50.3%,其中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亦逐年上升,影響國民健康。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 林文元:「那如果是疾病的部分,我們大概可以看到下面包括心臟衰竭,肥胖胖超過五年2.3倍,超過10年5.3倍,然後糖尿病也是一樣,心肌梗塞1.5倍跟3.3倍,然後中風1.3跟3.1,所以胖得越久越容易有這些問題。」
然而,許多長輩仍認為「胖嘟嘟的孩子才可愛」,但醫學專家提醒,體重過輕或過重都可能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
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研究委員會委員林裕誠表示,兒童肥胖不只是外觀問題,更可能引發脂肪肝、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健康風險,因此重點應放在內在健康,而非單純的體型標準。他也強調,當孩子的體重過高或過低,通常代表營養失衡,此時應儘早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確保健康成長。
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研究委員會委員 林裕誠:「所以我們在講這邊的一個肥胖兒童防治上面的話,像我在門診我常常在跟家長講的時候,可以減少這些含糖飲料,那這些不是正餐,所以相對來說它是比較容易控制的,所以很多家長也去做了,常常他們門診回來的時候,我發現說其實很多小朋友是可以做得到的,去鼓勵他去有些取代的東西,他可以做得到的。」
肥胖問題並非單純的個人選擇,而是受飲食習慣、食品供應以及運動風氣等多重因素影響。台灣肥胖醫學會強調,世界肥胖日的意義,不只是提醒我們關注體重,更是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無論是養成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的習慣,還是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是邁向更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