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 ZudweyI Ruvaniyao(廖光亮):「這個再拉過來,這是我做大陶壺的動作,所以也累積了很多的經驗,這種方法三十公分也可以做、四十公分的也可以做。」
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員們依照步驟將陶土慢慢捏製,陶壺的粗胚也逐漸完成;位在台東初鹿新斑鳩的「九鳥陶燒工作坊」,每周的課程都聚集許多學習製陶的民眾。
陶藝家 ZudweyI Ruvaniyao(廖光亮):「有蛇的就是公壺、沒有蛇的有乳丁的就是母壺,在我們的課程裡面會設計先做母壺,先做比較簡單的方式、然後再做公壺,做好的作品我們會透過這次新的窯來做燻燒的動作。」
來自屏東牡丹鄉內文社群的排灣族陶藝家廖光亮,2002年與太太廖夏子共同在台東初鹿部落成立工作室,二十多年期間除了專注陶藝創作,夫妻倆還自創了一座柴燒窯,燒製期間阿亮老師與工作人員需24小時輪班添材顧窯,有時還要頂著上千度的高溫將陶燒試片從火燙的窯裡取出,如此的費心費力,就是希望將自己的母體文化完美呈現。
陶藝家 ZudweyI Ruvaniyao(廖光亮):「其實也透過很長的時間去從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去認識自己的文化、認識自己的傳統,慢慢地去累積去認識;所以很多的創作元素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母體文化,那是一層非常好的情感的投入,甚至腦海裡面出現你跟祖先的相處,那個情境是很美的,所以我樂此不疲的一直在這個氛圍裡面生活著!」
以最傳統的燒窯方式淬鍊出最具有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陶器,而每個作品也象徵阿亮老師秉持的創作信念,遊藝於不同族群與藝術文化之間,而他的每件作品也逐漸獲得外界的支持與肯定;而為了讓多民眾深度認識原住民陶藝文化,九鳥陶燒工作坊在2024年正式成立台灣第一個原住民窯藝文化園區,希望藉由傳統藝術傳承、交流並挖掘各種火花的理念,提供藝術創作者鑽研與精進的機會,也為一般民眾開啟陶藝創作的大門。
台東縣窯藝文化園區經理 廖夏子:「我們兩個都一直就是全部投注在陶藝的世界裡,我一直很想經營就是變成一個園區,就是有很多工作人員做傳承、跟我們一起來做陶,然後把陶廣泛地推廣。」
陶藝家 ZudweyI Ruvaniyao(廖光亮):「其實台東遍地都是陶片可以出土的地方,可見台東過去還是原住民世界的時候,每一個地方都在做陶,台東就是一個做陶最美的環境;從作品開始思考、從空間的設置去思考,我們未來的方向朝哪個方向走,我跟夏子在這裡經營了二十四年的九鳥陶燒,我們也用全部的精神力量來投資,當然我們初鹿的家人支持幫忙也讓我們更得到更多的幫助。」
不只透過課程傳授陶藝技術,廖光亮也希望台東窯藝文化園區成為陶藝學習以及國際交流的平臺,讓傳統陶藝創作能成為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媒介,讓台東的陶藝創作能量能被世界看見。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