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再生能源環評標準 環境部預告修正草案

大綱

邁向2050淨零碳排,能源要拚轉型,再生能源開發已成為必然趨勢,環境部今天(28)預告,小水力發電、地熱和光電等再生能源「環評認定標準」的修正草案,其中也放寬,高海拔的原住民族區域,若是設置小規模的納骨牆,經過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後,就不須實施環評。

能源轉型成為國際趨勢,更要在2050達到淨零碳排,6月28日環境部預告,再生能源開發的環境影響評估細目與認定標準,其中也修正在高海拔的原住民族地區,過去只要1500米以上的殯葬設施,需要進行環評,現在放寬為小規模的納骨牆,經過相關機關同意後,不須進行環評。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 蔡孟裕:「我們現在也放寬,500平方公尺以下的這些納骨牆,經過你們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者,可以免實施環評這樣的規定。」

修正條文中,也包含最受矚目的新增太陽光電,如果是在國家公園、公有造林地等環境敏感區位,還有在山坡地設置裝置容量2萬瓩以上,或面積15公頃以上,應實施環評,不過為何不是使用山坡地的坡度作為認定標準,也引發好奇。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 蔡孟裕:「因為山坡地有山坡地的定義,也有所謂的第一級、第二級等等,坡度上面的定義,我們現在是用一個最廣的,只要你是山坡地的這個範圍之內就要(實施環評),所以我們不用去區分說,這是坡度是怎樣30度、45度等等。」

在地熱部分,也新增位在環境敏感地區,裝置或是累積裝置容量1萬瓩以上、申請設置面積2公頃以上等特定條件下,應實施環評規定。不過全台地熱資源集中宜花東,無論是探勘或是準備開發,都曾出現開發商和部落衝突的爭議。

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 蔡孟裕:「所以如果它有涉及到原民法(原基法的規範),回歸到原民(基)法22條去做處理。」

面臨諮商同意範圍,仍就排除私有地的疑慮,還是得依法辦理。環境部也說,現況較多的地熱計畫都在實施探勘和試驗階段,還未涉及開發。而再生能源環評認定標準修正草案,將預告60天,環境部預計年底前上路。

責任編輯:吳柔思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