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炎熱氣候對蔬果保存相當不易,農民在收成各種蔬果時就必須趕緊銷往市場,不能擱置太久避免衰敗造成損失;但如果透過食品加工來延長農特產的邊際效益,也能發揮更好的經濟價值、減少氣候帶來的損失,課程講師就以水蜜桃為例,讓大家了解食品加工的好處。
講師 楊雅玲:「其實水蜜桃很難保存,尤其它過了像今年的雨季,裡面很多都爛的,但是有的時候是一半爛一半好的;我們做成加工的果醬或是果汁、甚至現在他們講的水果醋也可以,那我覺得是可以讓它加值。」
除了既有的蔬果可以透過食品加工來發揮更好的經濟價值外,這次的課程中,也教導大家如何用部落裡常見的野生芭蕉及五葉松,透過簡易加工方式,讓看似沒有經濟價值的東西變成可口的糕點及養生飲品。
專案經理 李韻茹:「部落的芭蕉是部落其實他們就不用特別去種植,它們其實是滿多都是部落就有的野生種;那我們希望它結合這樣的技術加工的部分,可以自己做芭蕉杯子蛋糕,然後就是部落可能也常見我們的五葉松,結合像是蘋果鳳梨打成蔬果果汁。」
學員 風慧圓:「因為我之前高中是烘焙科這樣,因為我也在家我也會做這些點心,什麼任何蛋糕跟餅乾這樣子。」
學員 風雁華:「因為每一季的水果不一樣,然後可能就是做出來就是可能就會比較新鮮這樣。」
此外在這次的培訓課程中,除了食品加工技術的實作外,也有食品安全以及相關法規的講解與說明,希望讓部落農業可以藉由攝取新知與技術,來提升產業的品質與經濟。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