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證實 檳榔子無添加物仍會致癌

檳榔口腔癌防治1900

大綱

天氣越來越冷,不少民眾會透過吃檳榔提神或取暖呢,但經研究發現,檳榔子本身就算不含添加物,也可能致癌!就算少吃或將檳榔汁吐掉,並不會降低對口腔健康的傷害。口腔黏膜篩檢的補助每兩年一次,及早發現的話,只要戒除檳榔、吸菸習慣並且搭配治療,可降低癌前病變轉化為惡性的風險。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證實,「檳榔子」不管有沒有加添加物,都會致癌!更不要以為吃不多或吐掉檳榔汁,就不會罹患口腔癌。研究也發現,其實檳榔子含有檳榔素跟檳榔鹼,這兩者會透過嚼食摩擦接觸汁液去刺激口腔黏膜,進而產生癌變,不只傷害牙齒造成牙周病變,更會增加口腔、咽喉等部位罹癌風險,甚至干擾脂肪跟葡萄糖代謝,導致或加重高脂血症、第二型糖尿病跟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發生。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單單檳榔這一個檳榔子,它的致癌的成分的的威脅度,如果你有吃檳榔、跟不吃檳榔的人比起來,口、咽、食道,這些的癌症發生率,就比不吃檳榔多五倍。」有嚼檳榔習慣的民眾陳金龍表示,「今天聽到這個訊息來講,的確是也滿恐怖的。」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福部死因資料得知,每年有超過八千人罹患口腔癌、三千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發病時多為中壯年。

林莉茹指出,「以男性來看,同樣是106年、107年,台灣的一般男性的嚼食率是6.2%,但是在我們原鄉地區的是9.3%的嚼食率;我們來看標準死亡率,在一般我們民眾的口腔癌盛行率,即使是我們的勞工階級合在一起,我們是每十萬人 8.9,那在我們原鄉地區的是每十萬人9.8。」

針對口腔癌篩檢補助的年齡層,也因原鄉地區的標準化死亡率,跟嚼食檳榔的盛行率較高,所以族人只要滿18歲就可進行免費口腔黏膜篩檢。族人也表示,檳榔是可以促進人際交流的一個媒介,也廣用在婚喪喜慶文化當中,但並不會過量食用。

民眾 Masako(林春妹)提到說,「檳榔跟酒一樣,就是在吃的時候其實量根本就不多,就講的話比吃的檳榔還要多。」

林莉茹還表示,「從98年的資料、102年的資料,原鄉的嚼食檳榔率從14%降到10%,到現在的9.3%,其實是持續在進步的,而原鄉的死亡率也一直在控制,所以透過大家的幫忙跟原住民朋友對於檳榔的認知,我們對這件事情是積極樂觀的態度。」

國健署提醒,口腔黏膜篩檢的補助每兩年一次,及早發現的話,只要戒除檳榔、吸菸習慣並且搭配治療,可降低癌前病變轉化為惡性的風險,再加上定期檢查更可以降低百分之26的死亡風險。

責任編輯:嘎兆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