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在2018年獲得文化部文資局經費補助下,推動舊好茶的守護計畫,並開辦好茶舊社「修繕維護人才」
培訓工作坊,由魯凱族人自主培訓工班,返回舊社維護石板屋,經過二個梯次的修繕維護工作,共完成了7棟石板屋。而為了分享修繕成果,屏東縣文資所「石板屋修繕技術保存座談會」,並邀集相關成員,分享經驗。
投影幕上播放著,魯凱族人修繕舊好茶部落石板屋的過程,族人就地取材、以人工搬運外,從疊牆、上梁立柱到鋪設石板,用人力完成了共七棟石板屋的修繕,讓魯凱族石板屋修繕知識體系跟家屋文化得以延續。
好茶石板屋建造技術保存者杜冬振:「在外面在野外野地它是硬梆梆的石頭,不起眼不怎麼樣,但是當它變成一個你的住宅的時候,它醞釀的是沒辦法說出來的情意在裡面,代代相傳各種的倫理現象,這個應該是我們現在的人要去重新去體會。
屏縣府文資所主任林洋助:「在今年完成了第二季的人才培訓,除了這個以外我們也把這些講師,登錄為我們屏東縣石板屋技術保存者,讓他們更有一個身分跟他的一個地位,來帶領這些學員來辦理(培訓)
為了讓不同地區的石板屋修復保存者彼此交流,座談會邀集曾參與屏東好茶舊社、舊排灣部落跟老七佳部落,以及花蓮佳心舊部落等四個部落石板家屋修繕的成員,分享彼此經驗。
老七佳部落石板家屋修繕組織成員趙秀英: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心我們文資,更多的政府單位也協助我們,因為不管是道路或是建材,大家的困難都是相同的。
花蓮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員陳孟莉:「因為它其實是在國有林班地上,又是在國家公園的境內,所以受到像森林法或是林產物的採取,還有國家公園法的一些相關規定,所以這計劃的推動,需要政府機關做為一個平台,處理法令的解套。
屏東縣文資所表示,由於好茶舊社地理位置因素,取材、運材都很艱辛,要在修復過程進行人才培訓更不容易,甚至工期還會因汛期而中斷,但看得到部落為家屋重建努力,加上青年投入學習,讓石板屋修復技術能一代傳一代、延續下去。
責任編輯:德蘭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