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通過「原住民族健康法」,29日「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在國家衛生研究院正式揭牌;以族人健康為主體,建置原住民族健康資料庫系統為目標,進而從研究中推進國家政策的規劃與執行。
新竹市原民身障者協會總幹事 孫敏聿:「從族人的健康權益的、均等的保障來做需求調查,然後才會知道說,到底我們的預算怎麼應該編列?那透過什麼樣的實際的獎補助措施,可以落實到需求者的身上?那這個才是我們最迫切所期待的。」
原照會中執委 黃哲諭:「雖然當初跟我們在倡議的(單位)級別還是有落差,但反向思考,其實先求有、我們再求好;未來在委員的選制上,除了醫護人員之外,應該也要納入社工、身障人員,而且是當地的倡議組織者。」
原住民族醫學會理事長 林德文:「資料產生的過程,這個資料的歸屬權,原民有沒有足夠的參與跟監督?不然他一刀兩刃,因為資料被誤用反而是個傷害;真的是很高興台灣已經踏出這樣子的一步,但是我們會幫它走得更好更遠,它(就)需要更多原民的參與。」
翻開原健中心組織架構,在「運作工作小組」及「研究議題審議委員會」中,以族人代表、政府單位以及國衛院共同規劃、推動相關作業,並審議與族人切身相關的健康議題;而研究議題審議委員會,也將針對醫藥衛生專業到人文及社會等七面向進行討論。
原住民族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許惠恒:「牽涉到很多觀念、文化的溝通,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發掘這些潛在可能的議題,特別是很多過去是以慢性疾病、心血管、肥胖、高尿酸以及意外事故為主的這些重點疾病,我們能夠找到背後的原因,進而化減跟減少這些平均餘命的差異。」
衛福部長 薛瑞元:「有關於這些健康資料本身的使用,它叫做二次利用,那我們目前在(衛福)部裡面有一個法案正在進行研擬當中,那也是憲法法庭的要求;那第二個就是說,就原住民的這些(研究)資料來講(使用)的話,那更需要一些審議的機制,所以會變成是需要雙重的把關。」
龐大的資料蒐集、研究分析作業,同時也需要針對資料的使用進行把關,雖然資料庫系統的完成並非一蹴可幾,但民團也期許未來有更多族人投入原健中心的研究,讓族人不只是合作者、更是傳統與現代健康知識的貢獻者。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