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原鄉在地族人可以一步步實踐自己的夢想,桃園市復興區公所今年首度辦理「圓夢計畫」,要提供在地各個產業的族人從學習撰寫經營計畫、規劃財務、行銷產品等,精進自己的產業;再藉由兩階段的選拔機制誕生出三名優秀學員,將產業上架至募資平台,同時提供12萬元的圓夢基金。
友善蔬菜農友 廖怡能:「我們就是夫妻以務農維生,就是種東西出來就好,然後我們就生產跟銷售就好;那透過這次計畫訓練,無形中我們可以推廣就是我們來自桃園復興的蔬菜,讓外面更多人知道、就是把自己的使命擴大,我們其實做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
咖啡農友 陳耑妤:「每一個產業看起來都很厲害,但是自己做自己就是不會把人潮帶進來、那個力量不夠大,所以我就是想說藉由咖啡這個產業(做)跨產業的連結;然後我們就做一種就是《羅馬好咖探險》的一種概念,把大家串聯起來,一起為我們羅馬公路帶動一些人潮。」
從課程中裝備知識與技能,在輔導員的協助下腦力激盪,進而建構出自己的產業藍圖;雖然有獲選學員在募資平台上成績不佳,但在公所的協助下走出舒適圈去拉贊助,是成為了族人永生難忘的經歷。
段木香菇農友 張靖偉:「作夢也想不到我會因為這個東西跑去民間單位去做一個簡報,雖然說過程是很緊張又刺激;因為裡面的產業的菁英真的是,應該是說我一輩子都碰不到的那些人,這個圓夢計畫又讓我提升一個層次。」
復興區長 蘇佐璽:「針對不同的產業,我們做不一樣差異的協助,那這個區塊我們會再努力。」
復興區產業百百種,區公所也預計在下一年度針對各種產業調整圓夢計畫內容;另外,為了讓更多青年能回鄉安居樂業,復興區公所正籌劃將文觀所轉為文觀光青年所,提供平台成為推動青年回鄉發展的力量之一。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