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班上台展演,每個小小孩都穿著自身族群的服飾,跟著老師又唱又跳。現場還美勞手作品、畫作等,而他們的年齡只有3到6歲,卻展現豐富的創意和學習力。
家長 郭婉婷:「他是老二,2歲,其實老大回到家會哼太魯閣族的歌,還有因為我們太魯閣族男生是口簧琴的文化傳承,他就會:『媽媽 (彈口簧琴樣子)!』我就會覺得,你居然會了解到我們到這樣深入地跳舞的舞蹈當中我覺得很棒。」
族群文化從小就扎根,家長有說不盡喜悅。2日,台北市原民會舉辦第二期原住民族假日幼兒課程成果展,總共有33名幼兒參加,其中有8位是非原民生,也因為年齡都很小,所以老師的教法就得更加活潑。
家長 陳穎柔:「願意有我們族人老師投入,我覺得是很難得,因為我們要從族人的觀點去講述我們的語言文化甚至是歷史,從他們還是幼教的時候撒種萌芽,然後他們有興趣,會覺得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語言是這麼精采。」
泰雅班老師 Kumu Atung:「大量的故事,神話故事,然後再來是用我自己創作的一些簡單的歌謠,用簡單的單字讓他們去記憶,幾次有帶一些工具上來,譬如說口簧琴、木琴等等的工具,讓他們可以直接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
原民假日幼兒課程,提供都會區3到6歲的原民和非原民幼兒另一處多元學習的環境,除了傳承文化外,更是奠定對不同族群間的尊重,從105年舉辦至今,7年時間課程安排更與國際接軌。
Keep going 繼續前進教育團隊執行長 Valis Ismahasan(陳慧勳):「原住民的文化價值就是我們本島的價值,也是帶給世界的祝福,所以我們當然希望這樣的文化傳承從小開始就讓他們注重,避免到長大時候容易針對族群的不理解,而可能會有微歧視的部分。」
台北市原民會主委 Bakan Pawan(巴干‧巴萬):「讓家長跟小朋友的共學日去認識橄欖球,我們也特別邀請紐西蘭商工辦事處的同仁來跟我們的家長、跟小朋友講述紐西蘭毛利族戰舞的文化。」
而執行長也強調,原民族語假日幼兒課程除了要營造出部落教室裡學習的情境,不僅要讓孩童對於各族群特色能有基礎的認識外,更是把眼界放到未來,成為不同族群間和解共生的學堂。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