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語言斷層和傳播環境改變,族群媒體應該如何應對?台灣首次以族群媒體為主題的「族群媒體高峰會」,要共同分享經驗、研討經營困境以及突破方式;現場除了國內族群媒體,也邀請了紐西蘭毛利電視台以及挪威薩米電視台,一同分享族群媒體經營的挑戰與應對。
紐西蘭毛利電視台執行長 Shane Taurima Māori:「我們組織了一個年輕人的團隊,由他們自己決定要創造和分享什麼內容,包括分享的方式和管道;我們證明了這個策略很成功,因為年輕人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包括接收內容的平台以及應該看起來是什麼樣子,這就是我的建議,也是紐西蘭毛利電視台使用的策略。」
透過年輕團隊讓節目活潑化,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成為良性的循環;近年掀起的AI及大數據等新技術也成為突破文化傳播的新工具,並且透過簽署合作備忘錄,讓媒體間資源共享、共同合製影視作品,創造更多的契機。
客家電視台台長 向盛言:「讓我們台灣不再只是自己單打獨鬥,變成一股多元文化的新力量,接著我們透過今天簽屬的MOU,就打開了日後跟其他不同國家的族群或者是原住民族電視台合作的機會,台灣的這些多元文化可以讓身在挪威或是身在紐西蘭以及以後我們可以簽署更多的國家,他們都能藉此認識我們。」
原文會董事長 Maraos(瑪拉歐斯):「公廣集團就是公共媒體,己經增加預算,那原文會的相關族群頻道也應該增加預算,現在目前我們是所有族群頻道預算跟規模是最少的,但我們的製作成本,我們要到山上高山要到外海甚至於我們跨很多的語系,反而我們更需要更多國家傳播預算的挹注。」
各電視台想方設法讓經營更加完善,能夠更有效率傳承母語,除了媒體間技術及資源的交流合作,經費挹注更能加大推動文化的力道,國家的協助必然成為重要角色,讓台灣成為多元文化興盛的共榮社會。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