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兒童死亡率是每個國家,相當重視的政策目標之一,為了擬定有效降低兒童死亡率的相關政策,2019年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明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進行六歲以下兒童死因回溯分析報告,並定期公布結果。國健署挑選新北、桃園、台東等8個縣市,首度分析109年到110年,90名6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討論,並依現場情境、情節可預防程度分類,其中,超過四成屬於中度、高度可預防的死亡。
國健署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研究員陳龍生說明:「就預防的角度來說,事故傷害絕大多數是可以避免的,例如突然非預期嬰兒死亡與睡眠安全為主,衛教宣導可以加強的部分。」
國健署歸納,事故傷害、突然非預期嬰兒死亡,及周產期照護服務與早產等,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並指出以事故傷害來說,絕大多數是可避免的危險情境,突然非預期嬰兒死亡,則以睡眠安全為主,而在高度可預防性個案中,多數為非自然死亡,車禍占比26%最高,希望家長引以為戒。
尖石國中教務主任 Yukan提及:「定期地到部落去做座談,會把這樣的相關的議題帶給家長,意外的話,我覺得是交通意外,可能對我們國中端的孩子是比例算高的。」
家長Pisuy表示:「其實從第一胎開始,也是傻傻地這樣子顧,從不會到會。」
兒童死因回溯分析主要目的,不是要取代各機關主管範圍內,死亡案件檢討,而是藉由跨機關討論,彌補各自資料不足,強調一名兒童死亡,是一個前哨警訊事件,希望透過檢討,集結各界意見、專長,研擬可預防介入措施,逐漸形成因地制宜的防制策略。
責任編輯:孫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