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十多天,大批愛心湧入花蓮光復,這當中也包含來自全國各地的社工人員。
社工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吳玉琴:「我們這樣訪下來之後,也看到很多長者其實在災害的過程中,有的受困一天、五六個小時才被救,其實心裡的惶恐是有他心理的創傷。」
衛福部結合社工師全國聯合會,徵求各地社工前進光復,4日完成駐點設置,這幾天以「一般戶」關懷訪查為主,若遇到有緊急需求個案,仍轉介花蓮縣社會處、原民處等,透過當地既有的資料追蹤;不過理事長吳玉琴也提到,目前仍有社工人力需求,尤其災區地方社工量能已相對緊繃。駐點的學者指出,社工的勞動條件需要各界關注。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黃盈豪:「社工的人力要怎麼樣可以被輪替?或是人力可以有支援或補充,讓第一線的社工不會奔熬,大家已經快不行了。」
黃盈豪指出,社工人員除了能有適當的休息時間,還有未來的心理支持、災後紓壓,是維持災後支持系統的重要條件;另外社工師全聯會也指出,正尋求具備族語能力者,陪同社工人員進行訪視。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