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le站在陽臺上,向我們介紹他親戚家的位置,還有他在吐瓦魯最美好的回憶。
澳洲吐瓦魯青年 Saele Teaukai:「你殺一條魚吃掉,然後配椰子肉一起吃。」
但Saele其實在紐西蘭出生,並在澳洲布里斯本成長,23歲的他利用假日回到與父母回到吐瓦魯老家,目前為止他已回吐瓦魯6次了;在英語國家成長,其實他一開始不太會說吐瓦魯語。
澳洲吐瓦魯青年 Saele Teaukai:「我們小時候父母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英語國家,我們要學習說這裡的語言,但我們到吐瓦魯不會說吐瓦魯語,他們就會取笑我們,這完全說不通。」
在吐瓦魯的日子鬧了不少笑話,單字說錯、方言搞混,但他也不因此放棄說吐瓦魯語。
澳洲吐瓦魯青年 Saele Teaukai:「每次回到吐瓦魯,我都會儘量只說吐瓦魯語,因為我希望我的吐瓦魯語更好。」
澳洲吐瓦魯青年 Saele Teaukai:「我學習吐瓦魯語的方式,就是我每周日會去教堂,他們就會說吐瓦魯語、我們也會用吐瓦魯與讀經文,這是一種方式,還有唱歌,歌曲還有音樂幫助很大,讓我們去學習語言。」
我們來到Saele生長的城市澳洲布里斯本,周日一處安靜郊區,傳來吐瓦魯語的聖歌聲。
記者 Aras Sawawan:「這裡是澳洲布里斯本、Jim Seymour公園旁的一處童子軍的聚會所,只不過到了每周日,就會變成吐瓦魯人做禮拜的教會。」
童子軍的聚會所鋪上色彩鮮豔的草席,有著太平洋島國風格;在這裡,使用吐瓦魯語的比例相當高。
吐瓦魯語的延續教會占有重要角色,透過聚會、講道傳遞語言;而Suamalie牧師穿梭紐澳之間,是吐瓦魯在海外重要的領袖之一,他也擁有吐瓦魯語言基金會主席身分,並在紐西蘭有吐瓦魯語的電臺授課。
紐西蘭吐瓦魯籍牧師 Suamalie N T Iosefa Naisali:「語言傳承的不只是字母,它還包含文化、價值觀、實踐、族譜,在紐西蘭政府有資助一項計畫,當學生完成課程後,在學歷資格上可以提升他的學習歷程,獲得第四級國家證書,這是我們在教授吐瓦魯語的階段。」
相對在澳洲學習語言資源就受到挑戰;然而隨著吐澳兩國簽訂Falepili條約,內容當中的氣候簽證在今年開始申請,有上千人爭取每年280位的名額,這也意味著,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人前往澳洲生活、就學就業,在這一波又一波吐瓦魯人來到澳洲前,語言學習系統的建立,值得關注討論。
紐西蘭吐瓦魯籍牧師 Suamalie N T Iosefa Naisali:「讓年輕人學習語言,因為你學習語言、你就學到文化,學習文化就會在心中建立起吐瓦魯的歸屬,幫助你與上帝連結,領受祂的祝福更有力量。」
Suamalie認為教會是連結吐瓦魯人的重要場域,未來也會持續與澳洲協商,爭取吐瓦魯社群建立;而最重要的,還有家庭。
澳洲吐瓦魯青年 Saele Teaukai:「我鼓勵所有到澳洲的吐瓦魯父母,要保持語言的使用並讓它強壯,因為語言正在消逝,不管在澳洲或是紐西蘭,都能看到大多數像我這樣年紀的孩子,他們不太會說吐瓦魯語。」
Suamalie牧師分享吐瓦魯人自我認同的重要三面向,家庭、語言文化以及教會宗教,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離開了吐瓦魯,他們仍努力建構;在新的土地生活,但吐瓦魯永存心中。
責任編輯:黃金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