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長者 Kiyu:「走到電線杆那邊,我就這樣摸,看到有一個車子在那邊,有燈嗎?我帶這個帽子,一直這樣這樣救我救我,還好他們有看到,就來接我又揹我出去。」
Fata’an部落青年 Kacaw:「水退要往安全的地方跑,剛好有阿嬤受困,看到就先救。 」
獨居的八十多歲阿嬤成功獲救,部落青年揹著他到安全的地方避難,此時的Fata’an部落也凝結青年力量,發揮傳統制度的精神,守護部落,成為這場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中,最堅實的支柱。
Fata’an部落年齡階層總幹事 張志雄:「其實在這(年齡階層)運作的時候,我們平常都有在聯繫,就是大家都有一個默契了,所以到目前為止物資進來得很大量,但是我們有透過討論,現在目前的階段就是大家都在分工,各自被賦予的工作。」
首要工作先把受困居民救出,接著在整理物資的發放,有得從北部回鄉,希望能第一時間協助部落。
Fata’an部落旅北青年 宋曉玲:「像救難隊進來的時候都集中在糖廠,然後在糖廠那邊去尋找,因為他們不會知道地址,所以給他們地址讓他們去尋找,非常準確地到達災難現場。」
發揮互助精神,也與公部門齊心合作。Fata’an部落年齡階層總幹事指出,之後連假還會有更多青年返鄉,但他們期待假期過後,彼此互相排假輪值,持續守護部落。
責任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