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能源轉型的全球趨勢、又因為地熱潛勢區大多位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為了更好的學習並且借鏡國際經驗,由相關單位舉行一場台灣與紐西蘭的地熱政策國際交流,聚焦於地熱能源的制度設計、產業實務經驗與地熱人才培育等重要議題。
Mitchell Daysh合夥人 Stephen Daysh:「我們與原住民溝通的方式是當我們有一個可能涉及他們土地的計畫時,我們會先去他們的地方,一開始就去任何一個計劃的第一次會議,都是與我們的土地之民進行;而紐西蘭有一個特別的規定,這些規定要求開發商在任何計畫中都必須與原住民族建立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在地熱相關計畫中。」
而Stephen Daysh也提到,溝通非常重要,除了事先諮詢並且尊重部落外,另外在法規上也明定毛利人在資源管理制度上有特別地位,開發商必須與毛利人有密切合作並且建立夥伴關係,促成了毛利人真正獲得了解計畫內容與相關知識,紐西蘭當地的毛利族人也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公司、設計開發計畫等等,從地熱當中真正受益,達成實質上的族群經濟;此外,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表示,廠商往往不願認真與部落溝通,只專注於技術與資金,導致開發造成大力反彈。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執行長 涂又文:「所以這時候他(廠商)可能想專心解決技術上的東西,他只想先趕快過然後拿到執照才可以趕快去借錢,所以他(廠商)再去社區溝通的話,他會覺得多了一個不穩定性,他先專心面對技術這個障礙;但是我們從紐西蘭這個經驗可以知道說,地熱開發你必須要同時進行,你不能夠只專注在技術這一面、你不去發展你跟社區溝通的能力,因為當你技術有OK,但是如果部落這邊不贊成,他還是會導致整個開發案的延宕。」
台紐交流讓台灣得以了解紐西蘭如何執行地熱開發、也兼顧了原住民族權益,不僅達到共好也促進在地的永續發展,也透過紐西蘭的經驗協助台灣在制度及人才、甚至是在溝通上的借鏡,能夠在相互理解下,打造守護文化也更兼具韌性的綠能政策。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