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史館文化訪談共學 邀布農獵人對話思辨

大綱

為了呈現台南和高雄淺山地區族人生活樣貌和歷史痕跡,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動以文化路徑為主軸的活動,分區邀請族人來分享;而在桃源場,上午就從布農族狩獵為主題,講述獵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Bukun跟Bisazu父子分別代表年輕輩和中年輩,以時間分段,講述他們對於布農族狩獵的看法。這場由台灣歷史博物館,針對推動以文化路徑為主軸的活動,邀請台南和高雄淺山地區族人,藉由訪談共學理解地方脈絡,挖掘故事與歷史痕跡;而在桃源區部分,上午場就以布農族狩獵為主體,從不同世代對話出發,思辨狩獵與文化間的延續性。

講者 Bisazu Takiludun(高中祈):「因為我們都歷經這麼多的時代變化,其實會有不同的觀念跟想法進來,所以它狩獵本來就與時俱進,不應該有一個怎麼樣子的本質上面的樣子,我覺得(年輕人)就先學習吧;但是當然就是避免那種過於快速、過於所謂現代的那種方式,我覺得既可以是多方去理解說所謂狩獵的觀念是什麼。」

講者 Bukun Takiludun(高基福):「我是希望是說布農族的年輕人要知道狩獵的目的在哪裡,就是要傳承我們布農族的文化,因為布農族很多文化就在狩獵這方面,我要讓他們知道說我們不是要(為了)狩獵去狩獵,而是要學習老人家留給我們的智慧。」

講座也吸引對於主題有興趣的學者、民眾;其中長年生活在都會區的布農青年Makili,也分享在自己是透過哪些方法建立狩獵觀念。

參與者 Makili Isbabanal(杜基歷):「自己本身就沒有跟長輩去打獵、然後比較沒有接觸到狩獵文化,但是就是慢慢長大之後會好奇就是一些文化的事情,因為文化在流失,再加上這種東西不是說可能學一下下就可以馬上上手,所以就有預期說可能要慢慢花時間,就可能從小的地方開始學,然後慢慢上手之後有機會的話會想要跟家裡長輩一起出去打獵。」

而針對近日族人因自衛而射殺黑熊一事,另一位講師 Haisul就認為 ,由於黑熊生活範圍逐漸靠近部落,多方單位應該要盡快建立相關對策。

講者 Haisul Ispalavi(張志誠):「我認為布農族還是要秉持祖先給我們的人跟動物之間的關係,嚴守著(獵黑熊)這個禁忌,那當然可能因為保育的關係(黑熊)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的部落周圍可能會出現很多的黑熊,那我覺得在學術單位或者動保團體,包括獵人、包括我們原住民應該要有對策,當然攻擊到部落的動物或者是人,我們要採取防禦。」

台史博也表示,族人寶貴的生活經驗和議題看見,未來計畫以文化路徑小旅行和策展方式,呈現給大眾,讓更多人理解並共鳴在地文化的價值與內涵。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