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專家學者開座談會 聚焦巴宰、噶哈巫民族認定

大綱

南投埔里的巴宰族和噶哈巫族,是在兩百年前左右,陸續從現今台中豐原一帶遷進埔里,從族群名稱看來兩個是不一樣的民族,但從過去的歷史及地域性、傳統文化及語言看來,兩者有相當多的相似處,另外從歷史考究來說,噶哈巫族一直有被歸類為巴宰族的爭議,不過現在兩個族都有申請民族認定,又再次挑起噶哈巫族,到底算不算是巴宰族一支的看法,為此專家學者們又再一次邀集兩族族人,召開民族認定座談會,希望來釐清大家的看法及意願,也讓民族認定程序能夠更為順利。

早期在台灣的歷史中,原住民族的分類大多以社為單位,民族的稱呼是日治時期才開始分類,現在許多平埔族群要申請民族認定,如何清楚界定族群的分類,就讓不少學者傷透腦筋。

民族認定調查計劃主持人 簡史朗:「日本統治台灣以後,他為了要有效治理這個新的殖民地,所以台灣島上不同的人群,他要去做分類,這樣有利於方便他的統治,所以他就必須透過人類學的研究,對人群做分類,所以開始有族的分類。」

依據111年憲判17號,目前有許多平埔族群,紛紛向原民會申請民族認定,也導致於目前所認知的平埔族群,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開始要從嚴檢視,像是目前居住在南投埔里的巴宰族以及噶哈巫族,一直都有兩族是否該歸類為一族的爭議。

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理事長 潘英寬:「基本上這兩個族,語言文化然後從歷史的脈絡,都是從台中這樣遷徙過來的,那我認同是比較不要分那麼多族,那至於這是我個人的認同。」

埔里鎮牛眠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潘正浩:「在長期的歷史文獻噶哈巫,這個族群一直存在,但是一直在學界的認知,都把我們蓋在巴宰族下面,其實兩個族群也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中,往不同的方向發展,然後到現在也都各自認同了,彼此的族群身分,所以我們會希望說未來,政府可以巴宰跟噶哈巫這兩個族群,都可以獨立成一個族群。」

為此進行民族認定的專家學者,又再一次邀集兩族族人,召開民族認定座談會,來聽取兩族對於歸類的意見。

民族認定調查計劃主持人 簡史朗:「他們的重疊度相當高,但是底下有一個我群認同,會有地域性的差異,比如說在埔里的西側那個方向是認同,是我是巴宰,就是眉溪四庄他也有很強的自我認同,就是噶哈巫,他究竟是地域認同呢?或是什麼樣的認同?或者是合乎民族群的認同,那這是有學術上的辯證。」

就這場座談會的結果來說,噶哈巫族人還是不希望被併入巴宰族,至於到時候民族認定該如何認定,兩族該分還是該合,恐怕還有許多溝通要進行,才能讓民族認定的程序走的更順利。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