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魚池鄉邵族的鞦韆季是緊接著播種季後辦理的一項重要祭儀,過去因為日月潭建成水庫後,曾中斷半世紀以上;近年來好不容易恢復鞦韆祭並持續舉辦,邵族人用實際行動,參與每個傳統祭儀的進行。
伊達邵部落居民 陳玉雪:「我們每次祭典我們都回來,還好特休假我三十天了,所以這個祭典只要是這裡的祭典我都會回來我都是請假,我把假都留在我們的祭典這樣。」
鞦韆祭總召 陳忠駿:「然後這幾年因為年輕人工作啊結婚所以人數比較少,很感謝說今年的年輕人都共襄盛舉,大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的時間跟其它的時間犧牲掉,然後來把這邊兩天就採集完成了,然後就搭建完成。」
邵族鞦韆祭依然均循傳統,使用四根竹子搭建而成,因此非常倚賴部落青壯年上山採集,然後再共同搭建而成,鞦韆祭的寓意就是盪得愈高來祈求農作能成長茁壯及豐收之意外,也是部落在完成農耕與播種的辛勞後的一種娛樂活動。
邵族祭司 巴努.嘎巴暮暮:「盪鞦韆的意思是說讓那個旱稻好像那個很飽滿這樣,盪的愈重愈好這樣,盪的愈高表示那個稻穀會結實更重的意思、豐收的意思。」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 柯建興:「那我剛才跟邵族人長老在建議的就是參考賽夏族的矮靈祭,在重要的祭典結束之後的最後一天或許可以少少的時段開放來給遊客做參觀,那順便也進行邵族文化的一個宣導。」
這次也參與祭典活動的日管處長表示,邵族文化與祭典是日月潭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日管處除了挹注資源、協助邵族文化傳承工作外,也希望與邵族合作,讓邵族文化能帶給國內外更多的觀光客認識。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