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次的全國泰雅首長會議登場,除了鄉區長、公所主管齊聚,過往原民會的族群委員也都參與其中,成為中央地方的溝通橋梁,然而,在這樣大型民意反應現場,面對重大議題的溝通討論,族群委員無法實質提供決策承諾,鄉區長則是希望提升政策回覆效率。
苗栗縣泰安鄉長 陳吉基:「族群委員對於各鄉區的溝通跟協助,是有他一定程度的幫忙,不過他在決策的部分,他也沒有辦法立即給我們適當的回應,像上一個會期是我主辦,(中央機關)來的幾乎都是科員以上的,對於我們各鄉區長的重視,感覺到不太重視。」
宜蘭縣大同鄉長 何勝立:「族群委員來當然也是好事,但是我們有一些議題,族群委員他當然可以帶回原民會,但是如果有副主委,甚至主委來的話,他可以在現場跟我們解釋,然後我們的議案可能可以進展到什麼地步。」
鄉區長肯認族群委員的角色與功能,但議題的層層匯報拉長政策推動時程,而今年泰雅首長會議,原民會副主委也參與會議,鄉區長也希望這樣的模式能延續,能夠即時回應各鄉區的需求與困境。
新竹縣尖石鄉長 曾國大:「其實泰雅首長會議半年只有1次,既然是全國的泰雅首長都在這裡,那我們當然也希望我們所謂的族群委員,也能夠融入在我們所有首長會議(或)所有活動,包括泰雅族運動會都能夠跟我們站在一起。」
突破過往反覆溝通、時程過長的窘境,鄉區長期盼未來中央地方的溝通,不僅有族群委員協助溝通,更期盼能獲得中央原民會更加重視,讓政策的推動暢通無阻。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