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員 王義雄:「我有一個構想、就是南北各設一個10層樓的(原民)住宅,這個是我們范議員、范織欽議員也有在提這些的問題,到現在沒有完全地去建蓋這些的(原民)住宅。」
再次向市府提出要新建原民社會住宅的需求,就是因為高雄市原民人口都會區比例已經達到78%,總人數即將突破3萬人,但現在提供給原民專屬的社會住宅卻只有兩處,而且總戶數加起來也才37戶,能享有資源的族人,少之又少。因此議員們積極爭取建造專屬原民的社會住宅,但向市府喊話多次後,卻仍沒有下文。
高雄市議員 王義雄:「第一個就是土地,再來就是專責的單位,沒有辦法統一,我們也是希望說土地,還有一些要怎麼編成籌備的一個小組。」
既然暫時無法實現原民社宅的願景,議員也把焦點轉向擴增一般社宅原民戶數的比例,市長則回應,原民歸類在與其他中低收入戶等具有特殊條件的關懷戶當中,保障族人入住。
高雄市長 陳其邁:「現在我們具有原住民身分的這個市民,他是在我們所謂的這個關懷戶,也就是說他租金大概負擔是原來在中央是六成,那我們是政府也把他減為五成。」
但根據目前規定來看,若一棟社宅總戶數是200戶,關懷戶的比例為40%的話,就會有80戶是關懷戶,而為了保障原民入住權益,當中規定關懷戶內保有5%是原民戶,因此一棟200戶的社宅,最終只有4戶是原民住戶,然而對族人來說,入住戶數顯然不足。
高雄市民 Lamata(謝寶軒):「可能這一方面,就是這個資訊在我們目前來都會區工作的、或是其他朋友來說,資訊不是大家這麼了解,所以依現階段來說(比例)可能還好,可是之後可能慢慢這個資訊傳達出去的話,再以這個比例來說,可能會有一點點的不夠。」
而對於戶數不足的問題,其實兩年前,高雄原民會就曾回應,為配合高雄市府預計建造近2萬戶的社宅計畫,持續爭取800到1000戶的原民總戶數,而目前就是跟著市府的社宅計畫走。
高雄市原民會主祕 陳海雲:「現在有沒有八百、一千戶,還沒有;因為他其實是陸續在去蓋,那就是這一棟我們(原民戶)的比例就是百分之五。」
在越來越多族人移居到都會地區生活,而衍生的居住問題上,政府是否能夠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族人也都在期盼。
責任編輯:温學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