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今年以「呼吸就是生命」為主題,強調日常生活的環境對人體的重要性。國內10大死因當中, COPD也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排名第9,其中,更有將近36%病患,容易引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
國健署長 吳昭軍:「因為慢性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人,站上我們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位,其中就因為COPD而死亡的大概有將近5千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抽菸,所以我們呼籲民眾能夠及早戒菸。」
除了吸菸之外,也包含家族病史、環境有害物質、肺部健康損害等,都是肺阻塞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充斥在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往往容易導致肺阻塞病患發病,像是氣喘患者容易因為環境中的危險因子而發病。
民眾 Iwan (李季諭):「天氣變化或是到了環境比較骯髒,或是有灰塵的地方,我就會身體開始不舒服,(氣喘)就會開始發病,呼吸就會很急促,然後沒有辦法大口呼吸,醫生就會開給我類固醇跟呼吸擴張劑。」
雖然,呼吸擴張劑能緩解急性氣喘,不過,醫師也提到呼吸擴張劑中的壓力推進劑,具有較強的溫室氣體,容易產生碳足跡。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學會理事長 王鶴健:「但是因為會破壞臭氧層,所以很早的時候蒙特婁公約就不用了,我們醫療醫界在所有的全世界的溫室氣體排放是可以高達8%。」、「開處方的時候、配合病人的需求,兼顧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開比較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的藥物,同時也要指導病人(正確使用)。」
為了響應2023世界肺阻塞日,國健署也與醫療團體發表ESG宣言,落實環保、社會責任精神,積極推動減碳和環保措施,促進綠色能源使用,也能進一步保護國人呼吸系統的健康。
責任編輯:亞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