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某大學原資中心專任助理:「在大學生涯對原住民身分這件事情,其實你會有對自己有很多的疑問,如果在這段期間我們原資中心,可以給同學一些幫忙,我就覺得這是一件滿有意義的事情。」
原本對於原資中心專任助理一職,抱持高度期待,希望作為校園裡的搭橋者,推展多元族群文化觀點,並作為原民學生在校的另一個家,但實際從事這份工作,卻是各種業務接踵而來,讓人難以喘息。
台北市某科大原資中心專任助理:「學校比較在乎的是拿到經費的數字。我們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成立的宗旨,應該是減緩原住民學生的休退學率,但我發現我做了很多都是在經費與核銷,我都覺得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關懷原住民學生。」台北市某大學原資中心專任助理:「比如說當我們想要做原住民身分認同,或者是微歧視或者是文化議題,那相對這些議題都會比較敏感,學校的立場就會覺得這個議題敏感,它沒有想要碰,怕會有後續的狀況。」
對於族群敏感議題,校方多半避而不談,反而只讓原資中心辦理「大眾化」的原民手作體驗課程,但這些包裝過的文化活動,對於正處族群認同迷惘階段的原民大學生,或想要深入了解族群議題的非原民師生來說,能帶來多少實質幫助?
台北市某大學原資中心專任助理:「我覺得事情會這麼難推動,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原住民相關事務,上級長官他不理解,他覺得我就是簽公文。但因為我們就是小小的單位,不可能跟長官說,我覺得你這個想法不對,變成原資中心就只是學校多出來一個行政單位。」
由於原資中心設置之初,被賦予多項期待,根據原教法第25條,為了建立原民學生在校就學及生活的文化支持系統,並促進族群友善校園環境,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設置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並指定專責人員,但時至今日,組織、人事經費難以制度化,而是必須透過教育部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來申請,讓許多懷抱理想的族人,反而在臨時編組下,淪為血汗勞工。
台北市某科大原資中心專任助理:「原資中心沒有納入學校的組織規程,因為我在這個學校已經待了三年了,一直沒有拿到員工編號,我有請主管去反映這個問題,因為原資中心對於學校是屬任務型的,他們也不確定明年會不會有這個經費。」
加上原資中心專任助理,執行業務包山包海,但享有的福利、薪水,卻遠遠不及學校正式職員,也讓這份職位總是留不住有心人才。
台北市某科大原資中心專任助理:「一個是校方對人事已經不尊重,它對組織也不尊重。我覺得光是學校這兩點,就覺得如果我今天對原住民事務沒有興趣的話,我應該也早就走了。」
像是這位受訪的排灣族專任助理,從事原資中心工作三年,在相關單位已算「資深」,因為翻開今年統計,超過半數原資中心專任職員,年資都是未滿一年;顯見這份工作的「理想與現實差距」,恐怕仍需政府實地理解,並且對症下藥。教育部重申,原資中心經費,受原教法保障,補助多寡將視前一年度學校執行的績效而定,未來將持續精進、檢討相關政策。
責任編輯:德蘭亞朗